濛濛春气扑晴霄,游水登山望泬寥。
旧学已荒三岁懒,故乡何处一身遥。
沈沟断木思班匠,吹沫纤鳞待晚潮。
君有高才当自奋,不应先我问耕樵。
濛濛春气扑晴霄,游水登山望泬寥。
旧学已荒三岁懒,故乡何处一身遥。
沈沟断木思班匠,吹沫纤鳞待晚潮。
君有高才当自奋,不应先我问耕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春日景色时的复杂心情。首句“濛濛春气扑晴霄”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清晨的朦胧景象,春气轻拂,仿佛能触及晴朗的天空,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游水登山望泬寥”一句,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游水登山,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探索。这里的“泬寥”形容的是天空的辽阔无垠,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空旷与孤独。
“旧学已荒三岁懒”表明诗人对于过去所学知识的遗忘以及长时间的懒散状态,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情绪。“故乡何处一身遥”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距离感,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接下来的“沈沟断木思班匠,吹沫纤鳞待晚潮”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沉入沟中的断木让人想起工匠的辛劳,而等待晚潮的鱼儿则象征着期待与希望。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最后,“君有高才当自奋,不应先我问耕樵”则是对友人的鼓励与期待。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并未充分发挥,希望友人能够珍惜才华,积极进取,不应过早地考虑退隐或从事农耕之事。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友情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壮心老自消,秋思悲不怨。
中怀不堪七,那用日食万。
朝阳净涂潦,白露沾草蔓。
夹衣搜故褚,酒债积新卷。
狙猿便林薮,冠带愁槛圈。
梦追赤松游,食我青精饭。
归心久已尔,佳句聊复劝。
近闻洮东将,间出边马健。
裨王坐受缚,右袂行将献。
念此愧无功,归欤适吾愿。
荥阳大海院高齐石像二,高不数寸,而姿制甚妙。
唐高祖为郑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祷之即愈。
因各为一碑,刻弥勒佛,且记其事,至今皆在。
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过而观焉,作小诗以授院僧。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壮年得疾势能支,不废霜螯左手持。
渐喜一杯好留客,未应五斗似当时。
口中舌在时闻句,雪里心安不问师。
去卧淮阳従病守,功名他日许君期。
老去生经废不行,镜中白发见空惊。
解将冲气通枯指,易甚新阳发旧茎。
一悟少年难久恃,不妨多病却长生。
文章缪忝追前辈,服食従来亦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