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人迹悄,月到小窗明。
鼓瑟希曾点,观书慨屈平。
物情閒里见,世事梦中更。
不著黄粱枕,虚名已自轻。
地偏人迹悄,月到小窗明。
鼓瑟希曾点,观书慨屈平。
物情閒里见,世事梦中更。
不著黄粱枕,虚名已自轻。
这首宋诗《次韵童尚质书怀三首(其二)》是陈著所作,描绘了远离尘嚣之地的宁静夜晚。首句“地偏人迹悄”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人烟稀少,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月到小窗明”进一步强调了月光洒落,照亮小窗的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明亮与思考。
“鼓瑟希曾点”引用典故,借曾点鼓瑟之事,表达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对古代贤人的追慕。而“观书慨屈平”则借屈原的遭遇,流露出诗人对世事不公的感慨,以及对屈原高尚人格的敬仰。
“物情閒里见”揭示了诗人通过观察平凡事物,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即在闲适中领悟人情世故。最后两句“不著黄粱枕,虚名已自轻”,诗人表示不愿沉溺于虚幻的名声,表达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哲理于日常琐事之中,体现了宋代理学诗人的风范。
眢井不可汲,乱丝不可治。
嫁女不嫁妇,非复少年时。
少年难再得,先鸣有鶗鳺。
平生不相识,胡为怨离别。
孤云本无根,芳草岂无节。
冉冉歧路閒,秋风为谁发。
秋风尔何心,吹我远梦断。
河水不通江,鲤鱼长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