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童尚质书怀三首·其二》
《次韵童尚质书怀三首·其二》全文
宋 / 陈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地偏人迹悄,月到小窗明。

鼓瑟希曾点,观书慨屈平。

物情閒里见,世事梦中更。

不著黄粱枕,虚名已自轻。

(0)
注释
地偏:偏远的地方。
人迹悄:人烟稀少。
月到:月光照亮。
小窗明:窗户明亮。
鼓瑟希:弹奏瑟的声音稀疏。
曾点:古代贤者。
观书:阅读书籍。
屈平:屈原,楚国诗人。
物情:世间万物的情感。
世事:世间之事。
梦中更:在梦境中更加清晰。
黄粱枕:象征富贵的美梦。
虚名:虚假的名声。
已自轻:已经看得很轻。
翻译
这里偏僻少有人烟,月光洒满小小窗口明亮。
弹奏瑟乐的场景稀疏,仿佛再现了曾点的时光,阅读时想起屈原的悲愤。
在悠闲的生活中体察万物之情,世事如梦,在梦中更加深刻。
不愿沉溺于功名利禄的幻境,早已看淡那些虚无的名声。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童尚质书怀三首(其二)》是陈著所作,描绘了远离尘嚣之地的宁静夜晚。首句“地偏人迹悄”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人烟稀少,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月到小窗明”进一步强调了月光洒落,照亮小窗的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明亮与思考。

“鼓瑟希曾点”引用典故,借曾点鼓瑟之事,表达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对古代贤人的追慕。而“观书慨屈平”则借屈原的遭遇,流露出诗人对世事不公的感慨,以及对屈原高尚人格的敬仰。

“物情閒里见”揭示了诗人通过观察平凡事物,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即在闲适中领悟人情世故。最后两句“不著黄粱枕,虚名已自轻”,诗人表示不愿沉溺于虚幻的名声,表达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哲理于日常琐事之中,体现了宋代理学诗人的风范。

作者介绍
陈著

陈著
朝代:宋   字:谦之   号:本堂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猜你喜欢

秋风辞

眢井不可汲,乱丝不可治。

嫁女不嫁妇,非复少年时。

少年难再得,先鸣有鶗鳺。

平生不相识,胡为怨离别。

孤云本无根,芳草岂无节。

冉冉歧路閒,秋风为谁发。

秋风尔何心,吹我远梦断。

河水不通江,鲤鱼长尺半。

(0)

咏存园玉兰

或有神灵意,经今四百年。

花明鬼火外,阴冷劫灰前。

不死岂殊性,孤生亦偶然。

江村一树雪,春色武陵边。

(0)

扶风豪士歌

长虬不受泥束缚,神马何尝劳刻雒。

关中耳目龌龊多,未若扶风豪士信然诺。

将军能知郭解贫,季布肯赦曹丘恶。

黄金为注就君博,绝胜求田问舍苦不乐。

君不见平津侯脱粟饭,一过汲长孺,清浑一朝判。

(0)

钓鱼篇

鱼之洋洋,避我钓竿。鱼则无求,维钓有干。

飞尘疾流,实行路难。影乱于目,迹乱于足。

谓是寐言,杲杲日瞩。悠悠寸心,系我河曲。

云乎归休,谁我此复。

(0)

题王澹游岁寒三友图卷

黄华山中夜气清,月明风定闻吹笙。

梅花开向竹松里,雪香零乱墨光生。

(0)

黄华墨竹

湖州再变到黄华,两竹离披自一家。

万斛颠风掣旗脚,军民吹屈最高牙。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