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道中逢乞食老僧》
《道中逢乞食老僧》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祗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zhōngféngshílǎosēng
táng / guànxiū

chìzōngméiháochuízhǔzhàngxíngchíchí

shírénzhīshīzhōngfànxīnbáiliánzhī

翻译
戴着红棕色斗笠,额上皱纹如毫毛低垂,
手握栗木拐杖,步履蹒跚慢慢行进。
注释
赤棕榈笠:红色棕榈叶制成的斗笠。
眉毫垂:额上的皱纹像细长的眉毛。
拄楖栗杖:拄着栗木制成的手杖。
行迟迟:行走得很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道中逢乞食老僧》。诗中通过对一个行走在路上、拄杖缓行的老僧乞讨食物的情景进行描绘,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老僧超然于世俗之外,心如止水的赞赏之情。

首句“赤棕榈笠眉毫垂”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老僧头戴的一顶简陋草编斗笠,以及他那长而浓密的眉毛。斗笠在中国古代常用来遮阳挡雨,是行乞者常用的物品,而“眉毫垂”则形象地展现了老僧的年迈和修养。

接着,“拄楖栗杖行迟迟”进一步刻画出老僧手持拐杖,步履缓慢的形象。这里的“栗杖”通常是老人或行者所用,以辅助行动,而“行迟迟”则传递了一种不急不躁、心境自在的状态。

诗的后两句“时人祗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表达了诗人对老僧超脱尘世,心如止水的赞美。这里的“盂中饭”象征着乞食者的清贫,而“心似白莲那得知”则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来比喻老僧的心性纯净,不为世间纷扰所动。

整首诗通过对乞食老僧形象的刻画,传递了一种超脱物欲、心灵宁静的美好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贾岛对于这种精神状态的向往和赞赏。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岁暮怀人诗·其二十四

十洲三岛浮槎去,汗漫狂游久未还。

输与清闲阳朔令,朝朝拄笏饱看山。

(0)

锡兰岛卧佛·其一

大风西北来,摇天海波黑。

茫茫世界尘,点点国土墨。

虽曰中国海,无从问禹迹。

近溯唐南蛮,远逮汉西域。

旧时《职贡图》,依稀犹可识。

自明遣郑和,使节驰络绎。

凡百马流种,各各设重译。

金弃铸多罗,玉环献摩勒。

每以佛光明,表颁帝威德。

苏禄率群臣,渤泥挈尽室。

阑斑被绣缦,扶服拜赤帟。

是中蛮夷长,窃号公侯伯。

比古小诸侯,尚足称蒲璧。

其他鸟了部,争亦附商舶。

有诏镇国山,碑立高百尺。

以此明得意,此刻之罘石。

及明中弃后,朝贡渐失职。

岂知蕞尔国,既经三四摘。

铁围薄福龙,大半供鸟食。

我行过九真,其次泊息力。

婆罗左右望,群岛比虮虱。

咸归西道主,尽拔汉赤帜。

日夕兴亡泪,多于海水滴。

行行复行行,便到师子国。

(0)

又寄内子

十年欢聚不知愁,今日分飞独远游。

知否吾妻桥上望,淡烟疏柳数行秋。

(0)

代柬寄诗五兰谷并问诸友·其二

万树秋风起,吾心吹不归。

袖留孤刺在,书自百城围。

大海容鸥住,高云看鸟飞。

酒痕和泪渍,时一检青衣。

(0)

八叠前韵

到底迂儒一介轻,少年悔不列商行。

搢绅自足官僚派,禄米徒繁仕宦情。

自昔管城无肉相,从来货殖有规程。

欲追端木为师范,结驷连骑讲治生。

(0)

和陈丈剑门见赠原韵·其一

鹭屿相逢皆老大,廿年前共赴公车。

一麾作郡游邹鲁,几点看山上太华。

绩奏黄流闻帝可,泽苏赤旱慰兄嗟。

似知天意将亡晋,归去来兮宦兴赊。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