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其三》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岁晚轘辕道,神归嵩少原。

百年封域广,三品葬仪尊。

笳吹迎风急,帷裳蔽日昏。

洛人应堕泪,几世见铭幡。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悼念李公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描述了李公去世后,寒冬时节的送葬情景。"岁晚轘辕道"描绘了冬季道路的荒凉,暗示着李公的离世发生在岁末时分。"神归嵩少原"表达了对故人的灵魂归宿的想象,嵩山和少室山是道教名山,常被用来象征仙境。

"百年封域广"指的是墓地的规模宏大,显示出李公生前的地位显赫。"三品葬仪尊"进一步强调了他作为三品官员的葬礼规格之高。接下来的"笳吹迎风急,帷裳蔽日昏"通过凄凉的胡笳声和遮天蔽日的丧葬队伍,渲染出哀伤的气氛。

最后两句"洛人应堕泪,几世见铭幡",洛人指的是洛阳的人们,他们因李公的离世而感伤落泪,表达了人们对这位逝者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几代人可能都无法再见到铭旌(悬挂于灵柩前的布幡)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庄重而悲凉的送别画面,展现了对故去的权贵人物的敬意和哀思。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次韵国衡

古寺凭崇冈,苍烟荫乔木。

攲斜屋鳞比,缭绕墙带束。

何人辟层轩,延客寄遐瞩。

醉赏菊坡下,客意岂在菊。

念昔居此地,名世尽儒服。

师旷贤多知,苍史圣重目。

台成竟谁游,事去不容局。

梁王高帝孙,名字亦不辱。

当时盛歌舞,肯使后人逐。

陈迹今故存,新池为谁绿。

感叹世上事,反覆如转烛。

请君听钟鱼,尚想吹紫玉。

(0)

草堂诗·其六

翠木摇艳溪之湾,游子失气生愁酸。

誇力搏虎筋骨绝,双流迸巘道路难。

布衾多年窘夜雨,土锉无火啼夜餐。

一生忠义老寂寞,旋烧竹叶供春寒。

(0)

泛歙溪用老杜诗青惜峰峦过为韵·其五

观山如走马,倏忽千群过。

水从云际来,舟疑天上坐。

羁孤猿失群,往复蚁旋磨。

五韵写中肠,悲词成楚些。

(0)

奉和德升尚书探梅之什仍用元韵

题诗曾动何郎兴,寄远犹传陆凯名。

渴见寒英娱北客,共寻春信向东城。

蜂粘晴蕊应先破,雀啅芳心已尽惊。

便拟催开争赋咏,腊中独使擅幽情。

(0)

德升尚书赋溪风亭二首以题为韵顾风字某已先作别赋溪字一首

泉通暗甃泻清溪,倒影风亭翼瓦齐。

借问披襟聆漱玉,何如擐甲听征鞞。

相过底厌时挥麈,独坐应须日杖藜。

信美那知非我里,倚栏归路已都迷。

(0)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四

麌麌群鹿,出于岩端。植杖倚松,寓目纵观。

风度凝然,万法皆了。去发留髭,岂无所表。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