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主宾和气敌春温。
雄辩高谈衮衮。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
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
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主宾和气敌春温。
雄辩高谈衮衮。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
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
这首宋词《西江月·其一》七夕后一日县斋小集,是宋代文人郭应祥的作品。诗人以七夕之后的一次聚会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巧节已成昨梦",巧妙的节日(指七夕)已成为过去的梦境,暗示了时光流转,美好的回忆只能留在心底。"今宵重倒芳尊",今夜再次举杯畅饮,展现了聚会的热闹与欢快气氛。"主宾和气敌春温",主人和宾客之间的融洽如同春天般的温暖,描绘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雄辩高谈衮衮",形容人们热烈讨论,言辞犀利,气氛热烈。"剩把烛花高照",明亮的烛光映照着欢聚的场景,增添了温馨的氛围。"频教舞袖轻翻",舞者的身影随着音乐轻盈翻飞,展现出宴会的热闹与欢乐。
"笛声幽咽鼓声喧",笛声低沉而婉转,鼓声则喧闹,两种声音交织,形成对比,增添了音乐的魅力。"却恨更筹苦短",然而遗憾的是,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夜已经渐深,更漏声急促,让人感到时光匆匆。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节日聚会的欢乐与温馨,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归去来兮,吾家何在,结茆水际林边。
自无人到,门设不须关。
蛮触政争蜗角,荣枯事、不到尊前。
应堪叹,清溪流水,东去几时还。
此身何处著,从教容与,木雁之间。
算躬耕陇亩,在我无难。
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醉梦长安。
烟波客,新来有约,要买钓鱼竿。
华所见,以望月婆罗门引歌之。
酒酣击节,将有堕开元之泪者暮云收尽,柳梢华月转银盘。
东风轻扇春寒。
玉辇通宵游幸,采伏驾双鸾。
间鸣弦脆管,鼎沸鳌山。
漏声未残。
人半醉、尚追欢。
是处灯围绣毂,花簇雕鞍。
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班。
回首处、不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