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郊空且旷,目力安能穷。
倏见千仞青,横截乎其东。
群山相后先,蹲踞犹儿童。
尼丘亦远避,何曾数龟蒙。
尝读禹贡书,其阳产孤桐。
剪伐成何用,茅茨舜为宫。
谅惟制琴瑟,抟拊归良工。
因之怀古人,仰睇云霄中。
鲁郊空且旷,目力安能穷。
倏见千仞青,横截乎其东。
群山相后先,蹲踞犹儿童。
尼丘亦远避,何曾数龟蒙。
尝读禹贡书,其阳产孤桐。
剪伐成何用,茅茨舜为宫。
谅惟制琴瑟,抟拊归良工。
因之怀古人,仰睇云霄中。
此诗由明代诗人吴宽所作,题为《望峄山》。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鲁郊,眺望远处的峄山景象。首句“鲁郊空且旷,目力安能穷”以广阔的鲁郊起笔,点出诗人所处之地的开阔与辽远,引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接着,“倏见千仞青,横截乎其东”描绘了峄山的雄伟与峻峭,仿佛一道绿色的屏障横亘在东方。
随后,“群山相后先,蹲踞犹儿童”通过对比群山与峄山,突出了峄山的高大与威严,如同众山之中的巨人。而“尼丘亦远避,何曾数龟蒙”则以尼丘山的退避,进一步衬托出峄山的崇高地位,仿佛连传说中的龟蒙山也无法与之相比。
“尝读禹贡书,其阳产孤桐”引用古代文献,提到峄山之阳生长着珍贵的孤桐树,暗示峄山不仅自然景观壮丽,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接下来,“剪伐成何用,茅茨舜为宫”表达了对人为破坏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帝王在峄山建宫的反思。
最后,“谅惟制琴瑟,抟拊归良工。因之怀古人,仰睇云霄中”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想象着古人在此地制作琴瑟,寄托着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与敬仰,同时将思绪延伸至云端,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