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当报恩,有剑勿报雠。
忘雠不过辱,忘恩禽兽俦。
雏乌哺其母,豺獭知献羞。
岂伊具人面,曾不畜产侔。
鲁叟造化心,笔底天春秋。
如彼货与魋,何足私怨尤。
千里忽命驾,□予将焉求。
为言笃故谊,一饭敢不酬。
有金当报恩,有剑勿报雠。
忘雠不过辱,忘恩禽兽俦。
雏乌哺其母,豺獭知献羞。
岂伊具人面,曾不畜产侔。
鲁叟造化心,笔底天春秋。
如彼货与魋,何足私怨尤。
千里忽命驾,□予将焉求。
为言笃故谊,一饭敢不酬。
这首诗蕴含深厚的情感与道德教化,语言古朴而富有哲理。开篇“有金当报恩,有剑勿报雠”即点明了主题:对待恩惠应当回报,对于怨恨则不应计较。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接着,“忘雠不过辱,忘恩禽兽俦”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理念。诗人认为,能够宽容他人的过错而不记仇,是一种美德;相反,对于恩情的忘却则是低劣至极,如同禽兽一般。
“雏乌哺其母,豺獭知献羞”借用动物的行为来比喻人伦之美。小鸟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小兽也知道回报母亲的抚育,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情感流露。
“岂伊具人面,曾不畜产侔”则指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具有道德和情感。人虽然也有面孔,但如果不懂得回报恩情,那么与禽兽又有何异?
接下来的“鲁叟造化心,笔底天春秋”可能是在赞美某位圣贤或诗人的高尚品格,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创造世界的智慧,而他们的文字里蕴含着天地万物的更迭。
“如彼货与魋,何足私怨尤”则是说,对于恩惠和怨恨,就像对待货币一样,不应有过多的私念和计较。
最后,“千里忽命驾,予将焉求。为言笃故谊,一饭敢不酬”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或知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即使相隔千里,也愿意寻访他们;而对于朋友的一顿饭,更是铭记在心,不敢忘怀。
整首诗通过对恩怨的反复申说,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友情和宽容的重视,以及对人伦关系的深刻理解。
筑室枕隋流,贫居喜自由。
未为齐国晏,争免鲁人丘。
不畏长堪耻,无成久更羞。
家须男子继,国合丈夫忧。
苟利他相与,诛当我自求。
轮回翻碍直,剑折却思柔。
老虎终开眼,微虫会叩头。
但令吾舌在,何畏不封侯。
天生素面能留客,发意关情并在渠。
莫怪向者频声战,良由得伴乍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