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花枝各一簪,同门回首愧渊沉。
笔枯自觉横军涩,绠短焉能汲古深。
苦教儿孙如有志,学权子母又何心。
谈天数及周天度,可获贞元起自今。
记得花枝各一簪,同门回首愧渊沉。
笔枯自觉横军涩,绠短焉能汲古深。
苦教儿孙如有志,学权子母又何心。
谈天数及周天度,可获贞元起自今。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章甫所作的《甲戌九月廿一夜予方有秋兴适奎垣以诗见贶清话更阑叠次其韵感赋二律》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深刻感悟和对后辈教育的深切关怀。
首联“记得花枝各一簪,同门回首愧渊沉”,诗人回忆起与同门师友共事的情景,感叹自己在学问上的浅薄,与师友间的差距之大,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
颔联“笔枯自觉横军涩,绠短焉能汲古深”,诗人自省自己的学识如干涸的笔墨,难以表达出深邃的思想,而自己的见识如同短绠,无法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自我认知和反思。
颈联“苦教儿孙如有志,学权子母又何心”,诗人表达了对后辈教育的重视,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有志向,勤奋学习,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如何正确引导后辈学习的困惑和思考。
尾联“谈天数及周天度,可获贞元起自今”,诗人探讨了天地间的大道理,认为这些真理可以引领人们从古至今,获得真知灼见。这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后世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学识反思和对后辈教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传承文化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