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森樊侯庙,古木澧水傍。
兹民畏如生,奔走豕与羊。
家家奉侯讳,若在父母堂。
我来憩行役,再拜奠公觞。
缅思英豪姿,名与此水长。
风偃众树枝,拟若怒鬣张。
阴官有兵师,想在贲育行。
今兹戎虏骄,内为府库疮。
安得七尺躯,长戟再激昂。
横行匈奴中,庶以康肺肠。
阴森樊侯庙,古木澧水傍。
兹民畏如生,奔走豕与羊。
家家奉侯讳,若在父母堂。
我来憩行役,再拜奠公觞。
缅思英豪姿,名与此水长。
风偃众树枝,拟若怒鬣张。
阴官有兵师,想在贲育行。
今兹戎虏骄,内为府库疮。
安得七尺躯,长戟再激昂。
横行匈奴中,庶以康肺肠。
这首诗描绘了樊侯庙的肃穆与庄重,位于澧水之滨,古木环绕,显得阴森而威严。当地人对樊侯敬畏如神明,祭祀活动如同对待父母一般虔诚。诗人在此稍作歇息,敬献酒杯,追忆樊侯的英勇形象,感叹其英豪气概与澧水同在。风吹动树梢,仿佛象征着樊侯的壮志勃发。诗人想象阴间的樊侯仍有兵师,如同古代勇士贲育一样。然而,现实中的边疆正遭受敌虏侵扰,国家仓库受损,诗人渴望能有像樊侯那样的英雄挺身而出,挥舞长戟,横扫匈奴,以求边境安宁,百姓安康。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