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朝惨淡,风起夜飕飗。
欲作冰霜地,先回草树秋。
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
为问随阳雁,哀鸣岂有求。
云浮朝惨淡,风起夜飕飗。
欲作冰霜地,先回草树秋。
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
为问随阳雁,哀鸣岂有求。
诗人通过“云浮朝惨淡,风起夜飕飗”描绘出一幅萧瑟的秋天图景,天气阴冷,晚风轻拂,给人以肃杀之感。接着“欲作冰霜地,先回草树秋”则表达了诗人对秋意的深沉体味,秋色尚未彻底展现,却已经在心中酝酿成冰霜一般的萧瑟气氛。
“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两句,则转而关注到边塞征人的怀抱长笛之怨恨和内地思妇对石砧低声叹息之愁绪。这里的“怨”与“愁”,都是秋天特有的情感表达,既有远行者对于家国的思念,也有家中的女性对于远方征人的牵挂。
最后,“为问随阳雁,哀鸣岂有求”则通过对飞鸟(随阳雁)的询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中某些难以言说的寂寞和无尽的追问。这里的“岂有求”,既可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的自我反省,也可看作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秋意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边塞征人与思妇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对秋天景色的抒写,更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独白。
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
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
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
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
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
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
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
石涧泉虚落,松崖路曲回。
闻君北溪下,想像南山隈。
近念鼎湖别,遥思云嶂陪。
不同奇觏往,空睹斯文来。
岁后寒初变,春前芳未开。
黄蕤袅岸柳,紫萼折村梅。
尽室兹游玩,盈门几乐哉。
嗟留洛阳陌,梦诣建章台。
野失巢由性,朝非元凯才。
布怀钦远迹,幽意日尘埃。
乐游形胜地,表里望郊宫。
北阙连天顶,南山对掌中。
皇恩贷芳月,旬宴美成功。
鱼戏芙蓉水,莺啼杨柳风。
春光看欲暮,天泽恋无穷。
长袖招斜日,留光待曲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