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共云关暮共龛,梵音镫影对偏安。
禅销白骨空馀梦,瘦比黄花不耐寒。
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
故乡只道登高少,魂断天涯只独看。
晓共云关暮共龛,梵音镫影对偏安。
禅销白骨空馀梦,瘦比黄花不耐寒。
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
故乡只道登高少,魂断天涯只独看。
这首明代徐宏祖的《哭静闻禅侣(其一)》描绘了诗人与禅友静闻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静闻离世后的哀思。首句“晓共云关暮共龛”,通过描绘早晚与禅侣共度时光,展现了他们共同修行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僧侣生活的清苦和友情的珍贵。
“梵音镫影对偏安”进一步刻画了静闻在佛光灯影中的禅定状态,而“偏安”二字暗含了静闻的孤独与诗人内心的不安。“禅销白骨空馀梦”表达了静闻的寂灭,只剩下诗人对他的梦境回忆,流露出深深的怀念。
“瘦比黄花不耐寒”运用比喻,将静闻的消瘦形象与黄花相提并论,强调了他的坚韧与清苦,同时也寓言了他面对生死的淡然态度。“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写出了诗人对静闻的无尽思念,即使山水相隔,也无法填补失去伴侣的孤独。
最后两句“故乡只道登高少,魂断天涯只独看”,诗人感叹自己身处远方,无法陪伴静闻,只能在登高远眺时寄托哀思,表达了对故土和亡友的深深怀念,以及天涯沦落的孤寂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禅侣静闻的深切悼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抛下诗囊,朅来何处,有人楼上吹笙。
谁言旖旎,听得却凄清。
最是句人小住,青山无数晚窗迎。
墙阴转,轻烟疏柳,白板小桥横。怎生。
好天气,未交三月,已是清明。
看溪头雨歇,碧槛新晴。
为语帘前锦杏,也应识、此际柔情。
待携取,黄柑斗酒,款款问春莺。
江南汀沚多兰茝。看生来、不是寻常珠蕾。
十五有余年,能把浮云摆。
人道陈平虽冠玉,负不负、休从人绐。非绐。
只岭表孤亭,朝云长在。
纵说福地春长,才名花绰约,忽消光彩。
谁解驻光阴,恐费钱难买。
携手回阑原有约,曾笑道、三年姑待。休待。
又绿叶成阴,怕空贻悔。
指江乡。有一绳斜界,采采水中央。
鞋角同尖,弓腰比曲,青翠堆满筠筐。
趁秋老、风檐高挂,任儿童、谗口不教尝。
几日西风,销磨玉质,干透琼浆。
看取晶盘盛到,似瘦来家令,老去秋娘。
面目虽皴,腰肢尽细,多少余味包藏。
还自笑、形骸槁木,论风调、与尔最相当。
但博饶甜作相,休惜年光。
忆水嬉、天气鲜新。兰叶离离,燕子纷纷。
卖饧时候,韶光妖冶撩人。
乐游原上,平康曲里,舞衫歌扇如云。
更广陵水色,半是堆蓝,半是拖银。
楼上珠轩九曲,船上湘帘四面,一样无尘。
还争羡、绿杨低处,刺史留宾。正吴娘、细鲙红鳞。
玉箫作使,绣簟横陈。
小史菱花,妖童荷叶,宜笑宜嗔。
娇歌一曲,美酒千巡。
忽见夕阳零乱,且随著、袅袅金鞭,隐隐香轮。
早办两行灯火,留待参差归骑,同入城闉。
奈此日、依稀记省,事已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