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

僧房谢朓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

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ángzhōulíngyǐnsòngzhèn使shǐjūn
táng / guànxiū

jùnguīqīnxiàréngwénlíngyǐn
sēngfángxiètiǎoéhóngshū

yuèshùxiǎnhóushuìshānchíhàndànshū
huángàiqīngjìng便biànjié

翻译
退任官职回到初夏时节,听说灵隐山仍有隐居之所。
那里的僧房仿佛谢朓的诗篇,寺庙的匾额则是葛洪的手迹。
月光下的树木猴子已入睡,山中的池塘荷花稀疏开放。
我们的君王喜好清静,切勿在此地建我居所。
注释
罢郡:退任官职。
归:返回。
侵夏:初夏时节。
灵隐居:灵隐山的隐居处。
僧房:僧人的住所。
谢朓语:谢朓风格的语言(指诗意)。
寺额:寺庙的匾额。
葛洪书:葛洪的字迹(葛洪为东晋道士,医药学家)。
月树:月光下的树木。
猕猴:猴子。
睡:入睡。
山池:山中的池塘。
菡萏:荷花。
吾皇:我们的君王。
爱清静:喜好清静。
莫便:不要轻易。
结吾庐:在此地建我的房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表达了诗人离开官职回到家乡,在炎热的夏天依然能够听到远处灵隐寺的钟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也暗示着对佛法静谧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僧房谢朓语,寺额葛洪书"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尊重和赞美,提及了唐代著名文学家谢朓的言谈和北魏时期书法家葛洪的字迹,这些都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缅怀。

随后"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月光下树木间猕猴安然入睡,而山中的水池里生长着稀疏的菡萏花(一种植物),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观察力,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中和谐与宁静。

最后"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声,他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生活,不愿意再被世俗纷争所扰。这里的"吾皇"并非指君主,而是诗人自称,显示出一种超脱尘嚣、追求精神净化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及其周遭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个人的宁静生活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洁的情操。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二十三

提折脚铛,各出只手。释迦不先,弥勒不后。

妙用临机,如盘珠走。鼓腹笑复歌,面南看北斗。

(0)

韬光庵

唐木犹存腹半空,苍崖苔是旧时封。

云随十乘归伊洛,月照年年湖上峰。

(0)

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遣儿惟惺投师薙发写师顶相请赞·其一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两重虚假,一对眼睛。

不近人情处,是句也刬,非句也刬。

一味拍盲时,逼犬透墙,證龟成鳖。

如斯杜撰,岂堪人师。

谁知千里同风句,却有乐山居士知。

(0)

偈颂六十五首·其四

翳尽还明极,家乡万八千。

悬崖重撒手,古剑髑髅前。

(0)

在庵

世间几见劫灰飞,老屋依前对落晖。

四大部洲都遍历,到头还向此中归。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七十一

老瞿昙,眼孔小。

一星半星容不得,说迷说悟何时了。

衲僧分上那有许多般,雪晴海阔千峰晓。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