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
僧房谢朓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
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
僧房谢朓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
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表达了诗人离开官职回到家乡,在炎热的夏天依然能够听到远处灵隐寺的钟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也暗示着对佛法静谧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僧房谢朓语,寺额葛洪书"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尊重和赞美,提及了唐代著名文学家谢朓的言谈和北魏时期书法家葛洪的字迹,这些都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缅怀。
随后"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月光下树木间猕猴安然入睡,而山中的水池里生长着稀疏的菡萏花(一种植物),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观察力,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中和谐与宁静。
最后"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声,他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生活,不愿意再被世俗纷争所扰。这里的"吾皇"并非指君主,而是诗人自称,显示出一种超脱尘嚣、追求精神净化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及其周遭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个人的宁静生活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洁的情操。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两重虚假,一对眼睛。
不近人情处,是句也刬,非句也刬。
一味拍盲时,逼犬透墙,證龟成鳖。
如斯杜撰,岂堪人师。
谁知千里同风句,却有乐山居士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