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临凤凰台,凤去台亦圮。
萋萋修竹林,喈喈何日至。
北临凤凰台,凤去台亦圮。
萋萋修竹林,喈喈何日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北临凤凰台",诗人站在北边,遥望曾经的凤凰台,暗示着这里曾有凤凰栖息的传说,如今却只剩下遗迹。"凤去台亦圮",凤凰已离去,象征着盛世不再,凤凰台也破败不堪,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萋萋修竹林",诗人转向眼前,茂盛的修竹丛生,显得孤独而苍凉,"萋萋"形容竹子繁密的样子,增添了哀婉的气氛。"喈喈何日至","喈喈"是鸟鸣声,此处可能是用来形容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也暗指时光流逝,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繁荣景象。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性很强的诗,通过凤凰台的衰败和修竹林的寂静,寄寓了对往昔荣光的怀念以及对时移世易的深深感叹。苏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沧桑的画卷,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