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为官家儿,而何破絮无完衣,肤焦骨耸同饿鸡。
当时见尔城南嬉,桃花贴肩纤鹂飞,妙童挟弹行相随。
七尺青鬃骊,尔今胡不骑,尔来道旁踯躅知何为?
尔父不来作官守,道旁黄金非尔有。
尔父无恙今犹存,胡为尔止无屋归无门,使尔飘作他乡魂。
尔为官家儿,而何破絮无完衣,肤焦骨耸同饿鸡。
当时见尔城南嬉,桃花贴肩纤鹂飞,妙童挟弹行相随。
七尺青鬃骊,尔今胡不骑,尔来道旁踯躅知何为?
尔父不来作官守,道旁黄金非尔有。
尔父无恙今犹存,胡为尔止无屋归无门,使尔飘作他乡魂。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官家儿》,通过对一个官宦子弟的描绘,展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艰辛与无奈。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童年时期的快乐与成年后生活的困苦形成强烈反差,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世态炎凉。
首句“尔为官家儿”,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官宦子弟,却以“而何破絮无完衣,肤焦骨耸同饿鸡”这一句强烈的对比,描绘出其现实生活的贫困与凄惨。破絮象征着衣物的破烂不堪,肌肤干枯、骨骼突出如同饥饿的鸡,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因生活贫困而遭受的肉体折磨。
接着,“当时见尔城南嬉,桃花贴肩纤鹂飞,妙童挟弹行相随”几句,通过回忆的方式,描绘了主人公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充满乐趣的生活场景。桃花贴肩、纤鹂飞翔、妙童相伴,这些意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命运的转折和生活的落差。
“尔今胡不骑,尔来道旁踯躅知何为?”这两句表达了对主人公现状的疑问与关切,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地位与物质条件,不得不在路边徘徊,不知所措。
“尔父不来作官守,道旁黄金非尔有。”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困境的根源——父亲不再担任官职,使得原本属于他的财富与地位不再拥有。黄金象征着财富与权力,但如今已与主人公无关,凸显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与不公平。
“尔父无恙今犹存,胡为尔止无屋归无门,使尔飘作他乡魂。”最后几句表达了对主人公现状的同情与思考。父亲虽还健在,但主人公却无家可归,只能成为漂泊他乡的灵魂。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上池入寺见承平,影落南州迹易陈。
手把黄花看新雁,风烟愁杀旧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