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六街尘,漉酒何妨脱角巾。
绝似芳园桃李宴,鹿门春色十分匀。
万家灯火六街尘,漉酒何妨脱角巾。
绝似芳园桃李宴,鹿门春色十分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中赤崁城的繁华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万家灯火六街尘”以灯火和尘埃为意象,生动展现了城市夜晚的热闹与喧嚣,万家灯火象征着生活的繁荣与希望,而六街尘则暗示了城市的繁忙与人潮的涌动。
接着,“漉酒何妨脱角巾”一句,诗人似乎在说,畅饮美酒之时,不妨卸下官帽,释放自我,享受片刻的自由与轻松。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
后两句“绝似芳园桃李宴,鹿门春色十分匀”,将眼前的场景与想象中的桃李宴相比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桃李宴通常指春天赏花宴饮的雅事,鹿门春色则可能是指诗人内心向往的宁静与和谐。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赞美了眼前春夜的美好,又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春夜繁华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去家无十里,过岭即他乡。
避地身三到,伤时泪数行。
高檐齐古树,新屋背斜阳。
我欲相邻住,青山志未偿。
事亡如存死如生,以诚则著著乃形。
二字貌出孝子诚,晓然如见亲在庭。
有人念母愁思凝,终日如痴呼不醒。
自云所见政如此,触物有感皆分明。
山形作我枕扇清,风叶舞我莱衫轻。
江芦千株白皎皎,尚想鹤发垂星星。
入户宛然闻忾息,恍惚欲下来举觥。
始知至孝无间断,圣人所以见墙羹。
譬如忠信纯熟者,立则参前坐倚衡。
然而存著亦非真,能于吾母用吾情。
所见皆从所念得,初非刻木外经营。
虽然铭镂在中扃,何待扁榜垂丹青。
要令目击助心想,不然安得名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