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沥空阶不断鸣,淋漓彻夜到天明。
残荷只送萧萧韵,落木仍兼飒飒声。
竹榻寒惊僧梦醒,松窗凉助客吟清。
杜陵屋漏无乾处,喜见晨霜早放晴。
滴沥空阶不断鸣,淋漓彻夜到天明。
残荷只送萧萧韵,落木仍兼飒飒声。
竹榻寒惊僧梦醒,松窗凉助客吟清。
杜陵屋漏无乾处,喜见晨霜早放晴。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和秋景韵二十首(其十四)秋雨》描绘了秋夜雨声的细腻景象。首句“滴沥空阶不断鸣”,形象地刻画了雨点敲击台阶的声音,连续不断,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淋漓彻夜到天明”进一步强调了雨势之长,直到天亮仍未停歇。
“残荷只送萧萧韵,落木仍兼飒飒声”两句,通过描写残荷在雨中摇曳的萧瑟声和落叶的沙沙声,增添了秋雨的凄清意象。诗人巧妙地运用拟声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的自然之中。
“竹榻寒惊僧梦醒,松窗凉助客吟清”写的是雨夜的清凉,僧人被雨声惊醒,而诗人则借着这份凉意,诗兴大发,吟诵出清新的诗句。最后,“杜陵屋漏无乾处,喜见晨霜早放晴”以杜陵屋檐上的积水,暗示雨势终于在黎明时分停止,晨霜的到来预示着天气即将转晴,为全诗带来一丝希望与喜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雨的冷寂、凄美,以及雨后初晴的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活变化的微妙感知。
君不见谈天衍有言,九州之大惟一州,无论青冀并营幽。
我其放言学邹子,将子听之无我尤。
我骑一纸白驴子,趷梯趷塔走上南山头。
万里以意行,一息不暂留。
谽谺到空洞,且作秉烛游。
呼来混沌老蝙蝠,尔作精怪我则不。
从教激风怒窍拔木折石,一去旬有五日而后返,但是有户则可由。
积苏累块虽云巧,达观只与蚁壤侔。
我有五云车,驾以六苍虬。
日月行已揭,无人触虚舟。
何曾见尔悬旌鸣佩朗装欲飞动,玉柱校立直以修。
大挠甲子有穷尽,尔乃禄命难考求。
皇天大地仅若一鸡子,金乌玉兔衔得晓夜作箭浮。
我不知尔许事,政觉两耳风飂飂。
托死不复生,一死可作道者流。
况乃汉时五斗米师星河耿双眸,石坛一坐一千岁,坐视生灭水上沤。
水上沤,且罢休。休无休于无作,乐无乐于无忧。
仙人与世人,寿夭如相酬。
清清爰静爰自正,此举独步不可俦。
信是神仙足官府,蜂房户牖封君侯。
我偶作此言,不比亦不周。
为何孙卿子,谓我阮与刘。
为我谢孙子,我才愧尔天一陬。
不如且饮酒,耳热徒歌讴,可以销遣绵绵不断万古之悲愁。
悲愁销遣几时尽,万古之后重有万古来悠悠。
《孙元可赋张公石室诗句语险怪辞峰秀拔读之如神游洞府而陵果为之奔属也非身行此洞不知此诗之工盖其质似卢仝而文丽多之如又加鞭当千里一瞬其视刘叉马异得名浪矣诗文与我过当诚无足以当之牵韵勉酬真添薪煮箦之举》【宋·薛季宣】君不见谈天衍有言,九州之大惟一州,无论青冀并营幽。我其放言学邹子,将子听之无我尤。我骑一纸白驴子,趷梯趷塔走上南山头。万里以意行,一息不暂留。谽谺到空洞,且作秉烛游。呼来混沌老蝙蝠,尔作精怪我则不。从教激风怒窍拔木折石,一去旬有五日而后返,但是有户则可由。积苏累块虽云巧,达观只与蚁壤侔。我有五云车,驾以六苍虬。日月行已揭,无人触虚舟。何曾见尔悬旌鸣佩朗装欲飞动,玉柱校立直以修。大挠甲子有穷尽,尔乃禄命难考求。皇天大地仅若一鸡子,金乌玉兔衔得晓夜作箭浮。我不知尔许事,政觉两耳风飂飂。托死不复生,一死可作道者流。况乃汉时五斗米师星河耿双眸,石坛一坐一千岁,坐视生灭水上沤。水上沤,且罢休。休无休于无作,乐无乐于无忧。仙人与世人,寿夭如相酬。清清爰静爰自正,此举独步不可俦。信是神仙足官府,蜂房户牖封君侯。我偶作此言,不比亦不周。为何孙卿子,谓我阮与刘。为我谢孙子,我才愧尔天一陬。不如且饮酒,耳热徒歌讴,可以销遣绵绵不断万古之悲愁。悲愁销遣几时尽,万古之后重有万古来悠悠。
https://shici.929r.com/shici/cFS4M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