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元沙院》。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展现了山峰的峻峭、海天的苍茫以及冬日松竹的坚韧。"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攀登高山的过程,虽然辛苦,但诗人并未感到疲倦,反而充满兴致。"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写出了海边景色的阴郁和寒冬中松竹的疏影,营造出一种沉郁而清冷的氛围。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生活,经堂内香烟缭绕,谈论席间清风拂过,尘埃飘落,显得宁静而雅致。最后,诗人以"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收尾,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得,即使是平凡的琉璃瓶中水也能映照出细微的事物,寓意心境的清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内心世界的抒发,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忆昔乘骢出汉畿,急难才籍九重知。
胡来节领襟喉地,塞上功高保障时。
诏下云霄移斧钺,霜飞海岱伫旌旗。
自怜筹国身非远,人羡忧时鬓未衰。
日落北庭仍战戟,烽传东郡更疮痍。
辕门月下军书动,宪府秋深戍角悲。
独倚青萍堪涕泪,坐挥白羽繫安危。
悬知长啸烟尘静,公望于今合鼎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