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沙院》
《元沙院》全文
宋 / 曾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shāyuàn
sòng / cénggǒng

shēngshānnánxiàfēnggāoshàngjìncéngxuānwèiyànláo

hǎiyānyúnchángcǎndànhánsōngzhúgèngxiāosāo

jīngtáiyǒngxiāoxiāngzhuàntánfēngshēngluòzhǔmáo

yǒuxīncóngliúpíngshuǐzhàoqiūháo

注释
升山:登山。
南下:向南。
峰高:山峰高耸。
层轩:多层的楼阁。
未厌劳:并不觉得劳累。
际海:海边。
烟云:云雾。
惨淡:阴暗不明。
大寒:严冬。
更萧骚:更加显得萧瑟。
经台:佛塔。
日永:白天漫长。
销香篆:焚烧香篆(佛教仪式)。
谈席:交谈的场合。
落麈毛:风吹落尘埃。
我亦:我也。
有心:有意。
自得:自我满足。
琉璃瓶:透明的玻璃瓶。
秋毫:秋天鸟兽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翻译
登上高山向南行,一峰峻峭令人疲惫
海边云雾常常阴沉,寒冬时节松竹声声凄凉
佛塔经年香烟缭绕,交谈席上清风拂过尘埃
我也有心随性自在,如琉璃瓶中的清水映照毫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元沙院》。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展现了山峰的峻峭、海天的苍茫以及冬日松竹的坚韧。"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攀登高山的过程,虽然辛苦,但诗人并未感到疲倦,反而充满兴致。"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写出了海边景色的阴郁和寒冬中松竹的疏影,营造出一种沉郁而清冷的氛围。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生活,经堂内香烟缭绕,谈论席间清风拂过,尘埃飘落,显得宁静而雅致。最后,诗人以"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收尾,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得,即使是平凡的琉璃瓶中水也能映照出细微的事物,寓意心境的清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内心世界的抒发,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作者介绍
曾巩

曾巩
朝代:宋   字:子固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生辰:1057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猜你喜欢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其十

瑶琴不复理,空馀山水情。

弃置石床上,风来时一鸣。

(0)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其九

风枝翻夜鹊,露井响秋虫。

安知灌园者,不与汉阴同。

(0)

送王中丞出镇山东

忆昔乘骢出汉畿,急难才籍九重知。

胡来节领襟喉地,塞上功高保障时。

诏下云霄移斧钺,霜飞海岱伫旌旗。

自怜筹国身非远,人羡忧时鬓未衰。

日落北庭仍战戟,烽传东郡更疮痍。

辕门月下军书动,宪府秋深戍角悲。

独倚青萍堪涕泪,坐挥白羽繫安危。

悬知长啸烟尘静,公望于今合鼎彝。

(0)

寄丁戊山人二首·其二

昔从萧寺接风流,把酒相看赋远游。

海上十年还浪迹,山中一别复惊秋。

野烟细绕卢敖杖,夜雪难乘剡曲舟。

空寄诗篇慰岑寂,知君心为白云留。

(0)

清源山房为晋江石申卿·其二

高人卜筑处,山水寂无喧。

散帙夜焚蒳,带经时灌园。

窗中列岩岫,原上种兰荪。

眷此多幽旷,空怜微尚存。

(0)

吴节妇

满天风雨怨嫠居,铅饰香容怯暗疏。

湘浦月明閒宝瑟,柏舟诗就泣仙图。

曾经玉粒吹公餗,每向金鼒煮霍餔。

欲寄九泉贞骨誓,几回灯下矢心书。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