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促拍满路花·其三》
《促拍满路花·其三》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出师留两表,王业不偏安。武乡侯尽瘁,肯偷闲。

回思当日,膝向草庐盘。

出处何常有,出作完人,处为忠孝神仙。

即先生岂薄貂蝉。悲悯切人天。

明知唐社稷,已将残。英雄同恨,鍊石补天难。

汉末还唐末,三醉岳阳,何如六出祁山。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名为《促拍满路花·其三》。它以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事迹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

"出师留两表,王业不偏安",开篇便提及诸葛亮的《出师表》,强调他一心恢复汉室的决心,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不愿国家偏安一隅。"武乡侯尽瘁,肯偷闲",赞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不图安逸,展现出他的忠诚与坚韧。

"膝向草庐盘",回忆诸葛亮在刘备草庐中出谋划策的情景,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谦逊。接下来的"出处何常有,出作完人,处为忠孝神仙",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处,诸葛亮都坚守着完美人格和忠孝精神,犹如神仙一般。

"即先生岂薄貂蝉",这里借用了貂蝉的典故,暗示诸葛亮并未因功名而轻视道德,他的高尚品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悲悯切人天",表达了对诸葛亮深沉的悲悯之情,认为他的才智和努力并未改变国家的命运。

"明知唐社稷,已将残",暗指唐朝衰落,与汉末相似,诸葛亮的壮志未酬。"英雄同恨,鍊石补天难",表达了英雄们共同的遗憾,试图挽救国家如同炼石补天般困难重重。

最后,"汉末还唐末,三醉岳阳,何如六出祁山",诗人对比诸葛亮的三次出祁山与在岳阳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更大抱负的惋惜,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局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寄寓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寄叶应之

人老江湖外,官拘簿领缘。

剧谈尝共夜,好句得先传。

行李无他阻,朝廷有阙员。

相逢一笑喜,已种玉为田。

(0)

约徐令登妙高峰徐不至

衙鼓声中百事休,独攀危磴看江流。

君脩吏课中中考,我且山行上上头。

下视三千佛世界,高寻十二仙人楼。

闻思大士谁呼应,愿赐飞霖洗旱眸。

(0)

睡轩三首·其二

诸公对奕我高眠,此法非人不可传。

四脚棋槃皆黑子,孝先从此便争先。

(0)

舟行即事七首·其四

满江流水万重波,未似幽怀别恨多。

目断亲闱瞻不到,临风挥沔独悲歌。

(0)

宜春台

定王米换长安土,北望长安日几回。

更有筑台归未得,凭高却望定王台。

(0)

和颜长官百咏·其五渔父

推起篷窗抱月眠,三三两两柳边船。

不须听说文王事,孤负渔竿八十年。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