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深处听流泉,古寺逢僧结净缘。
折苇已从江北渡,浮杯欲问岭南禅。
松花糁玉传香饭,蕙帐留云伴独眠。
夜静悠悠绝尘想,梦随新月到西天。
万山深处听流泉,古寺逢僧结净缘。
折苇已从江北渡,浮杯欲问岭南禅。
松花糁玉传香饭,蕙帐留云伴独眠。
夜静悠悠绝尘想,梦随新月到西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深入万山之中,聆听流水潺潺,于古寺中遇见僧侣,结下清净之缘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以及对精神之旅的向往。
首句“万山深处听流泉”,以“万山”展现广阔而幽深的自然环境,通过“听流泉”这一动作,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世界。次句“古寺逢僧结净缘”,在这样的环境中遇见僧侣,象征着心灵的相遇与净化,形成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纯净关系。
接着,“折苇已从江北渡,浮杯欲问岭南禅”,描述了诗人跨越地理界限,寻求精神上的探索与交流。这里的“折苇渡江”和“浮杯问禅”都富有象征意义,前者表示了行动的自由与决心,后者则体现了对智慧和真理的渴望。
“松花糁玉传香饭,蕙帐留云伴独眠”,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松花与玉饭的香气,以及云留于蕙帐陪伴独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氛围。
最后,“夜静悠悠绝尘想,梦随新月到西天”,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在夜的静谧中,他摒弃了尘世的杂念,让心灵随着新月的指引,穿越至遥远的西方,暗示着对精神追求的无限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以及精神探索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牢补亡余,牖营暇日。绸缪心力。
树木十年,桐材挺新碧。
横汾下濑,期有待、昆明池客。风寂。
蛮海昼眠,让痴龙苏息。东沟旧陌。
折戟沈沙,猿虫瓦尸藉。楼船一霎水国。殉溟北。
屈指拜登君赐,讵等斗星扪历。
要弄潮儿健,优狎近蓬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