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压东冈千树梅,忍寒谁肯为渠来。
却愁花底人如玉,羞得南枝不敢开。
雪压东冈千树梅,忍寒谁肯为渠来。
却愁花底人如玉,羞得南枝不敢开。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中寻梅的情境,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
首句“雪压东冈千树梅”,以“雪压”二字生动地展现了冬日严寒的景象,千树梅在雪的覆盖下显得格外静谧与孤高。这不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雪中梅花图,也暗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韧品格。
接着,“忍寒谁肯为渠来”一句,将寻梅之人置于一个更加鲜明的角色对比之中。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愿意冒着严寒前来寻觅梅花的人,其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这里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后两句“却愁花底人如玉,羞得南枝不敢开”,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诗人想象着在梅花之下,有人如同美玉般高贵纯洁,这不仅是对寻梅之人的赞美,也是对梅花本身品质的极高评价。同时,这一想象又引出了“羞得南枝不敢开”的情景,既表现了梅花的含蓄与矜持,也暗喻了梅花在面对这样高尚之人的欣赏时,仿佛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羞涩与谦逊,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美丽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一幅冬日寻梅的美丽画面,更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深深敬仰和对高尚品格的由衷赞美。
南湖绿净无今古,年年夕阳红湿。
卖酒人家,试香池馆,一样帘波三尺。荒凉故迹。
想曲曲阑干,玉纤曾拍。
旧日妆台,杏梁除是燕相识。
袈裟初地又改,剩横枝瘦影,吹透邻笛。
老去秋娘,后来词史,画里依然裙屐。垂杨自碧。
便啼煞春禽,不成春色。花月沧桑,水楼传赋笔。
解吟椒,工咏絮。湘管墨花吐。
绮岁盈盈,明月正三五。
想它阑写乌丝,团香镂雪,有密字、珍珠无数。
仙何处。等閒一现优昙,天风自来去。
夜半云车,传呼阿香禦。
定知六甲灵飞,步虚声里,先问讯,投壶玉女。
放轻舟,短长堤畔。玉聪金勒谁跨。
水痕已减三篙绿,幅幅柔蓝不泻。
秋去也,只睡里、烟鬟山色仍如画。段家桥下。
看枫叶霜乾,芦花雪冷,衰柳不堪把。
湖光好,何必深春浅夏。四时风景都雅。
飞飞鸥鹭疏疏影,难认荷湾菱汊。
归未舍,但红了斜阳,是处钟初打。碧琉璃瓦。
看古寺僧还,佛楼梵起,楼外暮云亚。
珠眉月面,记前身、是否散花天女。
寂莫琳宫清梵歇,人在最深深处。
一缕凉烟,四围冷翠,几阵潇潇雨。
剪灯人倦,鹤房仙梦如煮。
恰好写到黄庭,画成金粟,总合天真趣。
疏竹芳兰传色相,不似谢家风絮。
香火因缘,语言文字,唱绝云山侣。
拈来一笑,玉梅春又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