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相对静无尘,荷制衣裳垫角巾。
检校一篇隐士传,还教白眼看他人。
水亭相对静无尘,荷制衣裳垫角巾。
检校一篇隐士传,还教白眼看他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士在水亭中静坐的情景,环境之清幽,心境之淡泊,跃然纸上。首句“水亭相对静无尘”,以“静无尘”三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水亭与高士相映成趣,仿佛整个世界都因这份宁静而显得更加纯净。
次句“荷制衣裳垫角巾”,通过“荷制衣裳”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高士的服饰风格,更暗示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同荷叶般清雅脱俗。“垫角巾”则进一步刻画出高士的闲适与自在,头戴角巾,似乎在享受着自然的馈赠,悠然自得。
第三句“检校一篇隐士传”,透露出高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阅读关于隐士的传记,他或许在寻找心灵的共鸣,或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这不仅展现了高士的文化修养,也反映了他对传统隐逸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最后一句“还教白眼看他人”,形象地描绘了高士面对世俗的态度,以“白眼”比喻对世事的冷眼旁观,既体现了他的超然物外,又蕴含着对现实的某种批判。这句话不仅展现了高士的独立人格,也传递出一种对自由与真实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然、文化、社会的独特见解,是一幅生动的文人隐逸生活的画卷。
袅娜身材,经行处、金莲涉足。
晨妆罢,黛眉新晕,素腰如束。
丹脸匀红香在臂,秀肌腻滑凉生肉。
记那回、同赌选花图,赢全局。
相思病,休殢卜。
辜负却,杨枝曲。
漫榴花堆火,翠阴笼屋。
菡萏方池间艳蕊,画堂未许归云宿。
任利名、踪迹久尘埃,教谁扑。
腻金匀点繁英,好风更与花为地。
梅魂蕙魄,素馨□长,酴醿请避。
拍塞清香,远闻十里,如何藏闭。
笑东篱嫩菊,空攒细蕊,祗供得、重阳泪。
争似青青叶底。
傍西窗、时复轻吹。
玉炉换骨,宝瓶熏梦,幽人睡起。
管领秋光,留连佳景,几多新意。
怕姮娥、不□蟾宫桂种,□高枝比。
佳胜古钱塘。
帝居丽、金屋对昭阳。
有风月九衢,凤皇双阙,万年芳树,千雉宫墙。
户十万,家家堆锦绣,处处鼓笙簧。
三竺胜游,两峰奇观,涌金仙舸,丰乐霞觞。
芙蓉城何似,楼台簇中禁,帘卷东厢。
盈盈虎貔分列,鸳鹭成行。
向玉宇夜深,时闻天乐,绛霄风软,吹下炉香。
惟恨小臣资浅,朝观犹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