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牖任风行,灯摇坐不成。
谁开一匹练,似得数重城。
自鉴呈身影,孤吟聚正声。
古人于视听,毋取太分明。
虚牖任风行,灯摇坐不成。
谁开一匹练,似得数重城。
自鉴呈身影,孤吟聚正声。
古人于视听,毋取太分明。
这首《纸窗》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在纸窗前的静谧景象与诗人内心的独白。
首句“虚牖任风行”,描绘了一幅窗户半开,微风轻拂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灯摇坐不成”一句,以摇曳的灯光映衬出诗人难以入座的状态,暗示着思绪的纷扰或内心的波动。
“谁开一匹练,似得数重城”运用比喻手法,将纸窗比作丝绸,窗外的景致如同远处的城市,既展现了视觉上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向往和思考。
“自鉴呈身影,孤吟聚正声”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影子,象征着自我反思的过程;而“孤吟聚正声”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声音汇聚成正直之言,体现了其人格的纯净与坚定。
最后,“古人于视听,毋取太分明”一句,借古喻今,提醒人们在感知世界时不应过于执着于表面的清晰,而应保持一颗谦逊、包容的心,领悟更深层次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纸窗这一日常之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