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弱丧自迷方。来往恰如狂。泥里弄泥团。
竟不识、神珠夜光。
几多风雨,几回磨灭,争肯暂恛惶。何处是家乡。
便指与、疑心怎忘。
人生弱丧自迷方。来往恰如狂。泥里弄泥团。
竟不识、神珠夜光。
几多风雨,几回磨灭,争肯暂恛惶。何处是家乡。
便指与、疑心怎忘。
这首元代姬翼的《太常引》描绘了人生的迷茫与探索。开篇以"人生弱丧自迷方"起笔,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年少懵懂时的迷失状态,仿佛在黑暗中摸索。接着的"来往恰如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目标、盲目的行为,如同疯狂般不知所措。
"泥里弄泥团",比喻人在困境中浑浑噩噩,未能察觉到内在的珍贵和智慧,即"神珠夜光",暗示着真正的价值和光明被忽视。接下来的"几多风雨,几回磨灭",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但词人强调即使经历再多困苦,也"争肯暂恛惶",不愿轻易放弃寻找。
最后两句"何处是家乡。便指与、疑心怎忘",表达了词人对归宿的渴望,即使有人指出真正的方向,也难以摆脱心中的疑惑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困惑与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执着怀念。
老人年来爱看戏,看到三更不渴睡;
所喜离合与悲欢,末后半场可人意。
模糊世界谁忍真,满前脸花兼眉翠;
嗔喜之变在斯须,倏而狰狞倏妩媚。
抵掌谈论风生舌,慷慨悲歌泉涌泪;
岂有性情在其间,妆点习惯滋便利。
无数矮人场前观,优孟居然叔敖类;
插科打诨态转新,竟是收场成底事!
老人虽老眼未眊,见此面目增怒恚。
我欲逃之无何乡,云海茫茫乏羽翅;
我欲闭户学聋哑,百病交攻难久视。
祗应饱看梨园剧,潦倒数杯陶然醉。
络绎军书日夕驰,风云惨淡捲旌旗。
一身报国唯存胆,万口由人任剥皮。
焚掠连村生气促,惊呼到处哭声悲。
关山举目无相识,欲避豺狼更倚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