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迟晴色敞郊扉,杳霭流光接翠微。
抱膝独高梁父咏,灌园如息汉阴机。
林间垂薜裁为服,谷口行云曳作衣。
试问紫芝当日事,肯输裘马故轻肥。
栖迟晴色敞郊扉,杳霭流光接翠微。
抱膝独高梁父咏,灌园如息汉阴机。
林间垂薜裁为服,谷口行云曳作衣。
试问紫芝当日事,肯输裘马故轻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杨山人的生活场景与心境,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栖迟晴色敞郊扉”,描绘了隐居之地在晴朗天气下的开阔景象,阳光洒满郊外的门户,透露出一种宁静与自由的气息。接着“杳霭流光接翠微”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生机,仿佛是流动的光线与远处的青翠山色相接,构成一幅动与静、远与近交织的画面。
“抱膝独高梁父咏,灌园如息汉阴机”两句,通过描述隐士独自吟唱《梁父吟》的情景和他如同古代贤者般在园中劳作,表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古代隐逸文化的追慕,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
“林间垂薜裁为服,谷口行云曳作衣”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节,他利用自然界的材料制作衣物,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最后,“试问紫芝当日事,肯输裘马故轻肥”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隐士追求精神富足而非物质享受的赞赏。这里的“紫芝”借指古代隐士,与“裘马”相对,前者象征着精神的高贵与淡泊,后者则代表世俗的奢华与浮华。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山人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飒飒丘中桂,凄凄阰上兰。
芳馨讵能久,北风天已寒。
萧艾非所宝,岂置珩璜间。
结佩远莫遗,徘徊望云端。
忆与君别时,明月缺又圆。
君心妾自知,妾期君不还。
严霜迫中闺,自理素与纨。
何因逐黄鹄,一至雁门关。
踟蹰盻双星,盈盈增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