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秋雁影》
《高秋雁影》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漾漾浮浮淡不过,天光照出字无讹。

可容远水芦花见,是得孤山云意多。

华岭逢龙俱花叶,墨池曳隼有烟波。

想当不为更嬴下,高到冥冥人奈何。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秋时节雁影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哲理思考。首句“漾漾浮浮淡不过,天光照出字无讹”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秋日天空中雁群的轮廓,仿佛在水面上轻轻漂浮,又似被天光清晰地映照出来,没有丝毫模糊或失真。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纯净,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

接着,“可容远水芦花见,是得孤山云意多”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视线延伸至远方的水面和芦花,以及远处孤山上飘动的云彩,通过这些元素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诗人的心境广阔,能够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大自然的深邃与复杂。

“华岭逢龙俱花叶,墨池曳隼有烟波”两句则运用了象征手法,华岭上的龙与墨池中的隼分别代表了力量与速度,而与之相伴的花叶与烟波则象征着生机与宁静。这两者并存,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隐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冲突与和谐。

最后,“想当不为更嬴下,高到冥冥人奈何”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更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射手,此处可能暗指诗人虽有高超的才华与追求,却难以达到理想的高度,面对高不可及的境界,人类往往感到无力与渺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自我境界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其八

须知官职为他人,老去何妨可问津。

宾客欢娱童仆饱,到头活计定谁亲。

(0)

学书十绝·其十

心非可见舌能陈,随语成章自有神。

用作功名终底事,区区雕琢定痴人。

(0)

试陈瞻墨十绝·其四

大患于吾为有身,纵横颠倒竟谁神。

祗应静处天真在,且作斯须自在人。

(0)

题柳氏园

昔年车马绕芳丛,倒尽金缸卧醉红。

可惜秾华俱扫地,兔葵燕麦自春风。

(0)

崇宁求诗时正初老住为初祖

乌衣人物已成空,窣堵才能记宝公。

请祝骤开新福地,全提还振旧家风。

千岩日上春初到,万里云收月正中。

欲识投机无意尽,江流入海几时穷。

(0)

端午·其一

綵丝百缕纫为佩,艾叶千窠结作人。

散诞何妨儿女戏,漂流不觉岁时新。

清歌尚记书裙带,旧恨安能吊放臣。

角黍粉团矜节物,一樽聊与寄逡巡。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