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昔昔盐二十首.长垂双玉啼》
《昔昔盐二十首.长垂双玉啼》全文
唐 / 赵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双双红泪堕,度日暗中啼。

雁出居延北,人犹辽海西。

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

不惜罗衣湿,惟愁归意迷。

(0)
注释
双双:两颗。
红泪:伤心的眼泪。
度日:度过每一天。
暗中:私下,秘密地。
雁:大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远方。
居延:古代边塞地名。
人犹:我还。
辽海西:辽海西部,泛指遥远的地方。
向灯:对着灯火。
垂:低垂。
玉枕:珍贵的枕头。
金闺:华丽的闺房。
罗衣:精致的丝绸衣服。
湿:被打湿。
归意:回家的心愿。
迷:迷茫,困惑。
翻译
两颗泪水如双胞胎般落下,每天在暗中默默哭泣。
大雁飞过居延北地,而我还在辽海以西漂泊。
对着灯火,她低垂着玉制枕头,对着月光,她在金闺中洒下哀思。
她不顾衣服被泪水打湿,只担心回家的心意变得迷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夜晚独处时的寂寞与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鲜活的自然景象,传达了深沉的乡愁。

开篇“双双红泪堕,度日暗中啼”两句,写出了游子在夜晚对着灯光,思念之情如同滴落的泪水,不断地啼哭。这里的“双双红泪”形象生动,传递了深切的情感。

接着,“雁出居延北,人犹辽海西”两句,通过大雁的南飞和自己仍在遥远的辽海之西,强化了离别的距离感和孤独感。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以此映衬自己的心境。

“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夜晚生活场景。诗人将头靠在精致的玉枕上,面对窗外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的“垂玉枕”和“金闺”,不仅是物质上的精美,更隐喻着内心的高贵与纯净。

最后,“不惜罗衣湿,惟愁归意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即便是衣服被泪水浸湿,也不在乎,只是因为归家的路途太过迷茫而无法自拔。这份思乡之情,是那般的迫切和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离别时的孤独与寂寞。

作者介绍
赵嘏

赵嘏
朝代:唐   字:承佑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生辰:约806年——约853年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新嘉驿遇顾九和

下马邮亭若有期,南还北去各凄其。

殷勤野老来相馈,邂逅壶浆坐不辞。

雪满郊园埋宿草,风吹林麓堕寒枝。

十年离索惊回首,却恨逢君是路歧。

(0)

秋日怀弟

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0)

题衡翁扇头小楷书秋声赋

碧梧庭院露华清,一叶翻阶鹤梦惊。

绿发方瞳玉堂客,蝇头灯下写秋声。

(0)

有令赋残荷遂口占

万木方零落,荷先叶自伤。

既圆应有破,久翠渐多黄。

盖或随波荡,茎犹惹露香。

蓐收无赖日,恼杀两鸳鸯。

(0)

闵黎吟三首·其二

虎兕来,犹可奔,狼师一来人无存。

大征纵杀玉石焚,昔人雕剿只一村。

雕剿功成赏不厚,大征荫子还荫孙。

杀一不辜尚勿为,何况万骨多冤魂。

愿君爵赏毋苟贪,但以三槐植尔门。

(0)

题孤山放鹤图·其一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