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惜红衣.寄怀朱聘三太史蓟门,用白石韵》
《惜红衣.寄怀朱聘三太史蓟门,用白石韵》全文
清 / 杨玉衔   形式: 词  词牌: 惜红衣

鬓怯经霜,戈穷返日。无多心力。

瀛海罡风,吹朱倏成碧。

扶摇路阻,浑一梦、天河乘客。枯寂。

人海閒鸥,老苍波栖息。寻常巷陌。

联袂看花,游鞋落红藉。南云铩羽去国。阻溟北。

咫尺九天星斗,望绝骖鸾扪历。

渺长安万里,犹见月梁颜色。

(0)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对友人朱聘三太史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鬓怯经霜”、“戈穷返日”等,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

“无多心力”,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疲惫与无力感,仿佛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精力的有限。“瀛海罡风,吹朱倏成碧”,通过自然界的风暴比喻人生的变故,暗示了朱聘三太史命运的突变或遭遇的不幸。“扶摇路阻,浑一梦、天河乘客”,将人生比作一场难以实现的梦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无奈与痛苦。

“枯寂。人海閒鸥,老苍波栖息”,描绘了一幅孤独而宁静的画面,暗示主人公在人海中如同闲鸥般孤独地栖息于苍茫的大海,流露出一种超脱而又略带悲凉的情感。“寻常巷陌。联袂看花,游鞋落红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景,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南云铩羽去国。阻溟北”,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离别的哀愁与对远方的思念。“咫尺九天星斗,望绝骖鸾扪历”,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虽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见的无奈与渴望。“渺长安万里,犹见月梁颜色”,以长安的月色为喻,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象征,表达了对友情、生命、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作者介绍

杨玉衔
朝代:清

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以号行,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从朱祖谋学梦窗,后即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晚年蛰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娱。
猜你喜欢

又游牛峰寺四绝句·其一

翠壁看无厌,山池坐益清。

深林落轻叶,不道是秋声。

(0)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十五

篇章无奈出身何,释褐忘筌弃则那。

结习他年难洗涤,刊成宦藁摘瑕多。

(0)

上林春雪

九陌阳和御苑偏,瑞看盈尺应祈年。

飞花散入梅千树,舞絮犹疑柳半烟。

积处宜春添曙色,融来太液涨新泉。

不须更和邹枚曲,黄竹歌声日下传。

(0)

中秋夜诗乡先生樊浩翁所作时宣德八年秋乡人医者钱宗浩诵于蓟北小楼因笔之戏和不免续貂之诮原倡

帘捲西风豆雨乾,蟾光摇动碧云端。

仲间总是清虚府,天上谁楷白玉盘。

江净雁拖云影瘦,楼高人立桂香寒。

归来醉罢霓裳杳,露下天高夜巳阑。

(0)

送李令尹考满

出治湘江上,心如湘水清。

河阳花自满,卓茂政多平。

麦垄雉常见,柴门犬不惊。

九重从此去,书最荷恩荣。

(0)

题严昂秀才雪山图

子陵孙子多文雅,十年乐育菁莪化。

风神志趣夐出群,不惜黄金买名画。

昨来示我一幅雪山啚,彷佛匡庐五老横天隅。

层崖叠嶂冻合玉璀璨,疏林别墅寒锁云模糊。

天绅一道挂岩瀑,惊讶奔流落空谷。

汀洲回曲带孤村,石磴萦纡接平陆。

几家楼阁山上头,烂如银阙辉神州。

逼人冷气清可掬,凝华积素光欲□。

赤城丹峤望中杳,但见琼峰瞰瑶岛。

苍松不袅紫萝烟,琪树常涵镜湖晓。

茫茫旷野鸟不飞,樵苏断迹行人稀。

渡头只有钓鱼叟,扁舟蓑笠临寒矶。

君家此画世罕淂,迹蕳意淡人莫识。

顾匪摩诘调玄浆,又岂郭熙翻墨汁。

自是仙家施妙术,借得天花飞六出。

六丁六甲任招呼,乾坤收拾归冰壶。

嗟我生平性偏鄙,见画心中辄生喜。

残缣断楮爱清奇,锦轴牙签厌华靡。

年来鬓未摧,爱尽心巳灰。

玩物慎古训,志丧良可哀。

摩挲此啚感怀抱,欲有一言为君道。

古人爱画多成癖,爱画何如爱书好。

君不见孙康当年喜读书,虚窗映雪多勤劬。

又不见郑綮昔日好吟诗,灞桥雪里驴独骑。

二公去矣年华以,籍籍香名脍人口。

我今志节迥不如,企仰休风频恧厚。

濡毫强赋雪山诗,文藻不工愧粗丑。

何当一日君与相邂逅,对此谈诗论画尽欢倒尊酒。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