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烟直。桥下罗纹水碧。
长亭柳、曾系玉骢,金缕依依可怜色。
咸秦岂异国,人识新丰倦客。
东风里,一搦楚腰,抱月飘烟不盈尺。
騕袅去无迹,叹不似江南,长见帆席。
华林嫩叶春虫食。
随渭水东去,岳莲西指,雨迎烟送四五驿,直青到河北。
恻恻。绮愁积。似摇落江潭,一样凄寂。
花开陌上春无极。奈拗颈桥畔,数声风笛。
春闺红泪,共夜雨,枕上滴。
晚烟直。桥下罗纹水碧。
长亭柳、曾系玉骢,金缕依依可怜色。
咸秦岂异国,人识新丰倦客。
东风里,一搦楚腰,抱月飘烟不盈尺。
騕袅去无迹,叹不似江南,长见帆席。
华林嫩叶春虫食。
随渭水东去,岳莲西指,雨迎烟送四五驿,直青到河北。
恻恻。绮愁积。似摇落江潭,一样凄寂。
花开陌上春无极。奈拗颈桥畔,数声风笛。
春闺红泪,共夜雨,枕上滴。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灞桥景色,晚烟袅袅上升,桥下的河水如碧绿的罗纹,显得宁静而深邃。长亭边的柳树,曾经系过美丽的马匹,那金线般的柳条轻轻摇曳,仿佛残留着昔日的温情与哀婉。
词人感叹,尽管身处繁华的咸秦之地,但心中仍怀念江南的故乡,如同新丰的旅人,疲惫而孤独。在春风中,柳条如细腰女子般柔弱,抱着月光和烟雾,身影纤细得不足盈尺,显得格外惹人怜惜。
柳条飘然而去,没有留下痕迹,让人想起江南的繁花似锦,而此处却只见孤寂的帆影。渭水东流,华林间嫩叶被春虫啃食,沿途经过的驿站,雨雾相迎,烟霭相送,直至河北。词人心中充满哀愁,如同江潭落叶,凄凉寂寥。
春天的花开得再美,也无法驱散桥头的冷清,风笛声声,更添离别之苦。闺中女子的红泪,伴着夜雨,滴滴落在枕上,增添了无尽的思念和哀伤。整首词以景生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离别后的孤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