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泛泖四首·其三》
《秋日泛泖四首·其三》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芷青兰夙有盟,浮天一叶带鸥轻。

几经陵谷长为沼,似障波涛复化城。

渔浦每看罾在屋,莼乡宁怅食无羹。

只疑重向潇湘道,试听参差野赛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泛舟泖湖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理之思。

首句“白芷青兰夙有盟”,以白芷和青兰象征高洁的友情,暗示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如同白芷与青兰的盟约一般长久而纯洁。接着,“浮天一叶带鸥轻”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画面,一片小舟漂浮于广阔的湖面上,与飞翔的海鸥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几经陵谷长为沼,似障波涛复化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湖泊比作经历了山陵起伏变化后的沼泽,又仿佛是阻挡了波涛汹涌之后形成的坚固城市,寓意自然环境的变迁与稳定,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渔浦每看罾在屋,莼乡宁怅食无羹”则通过渔夫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渔浦中,渔网挂在屋檐下,莼菜之乡,即使没有莼羹,也无遗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最后,“只疑重向潇湘道,试听参差野赛声”两句,诗人似乎在想象自己再次踏上前往潇湘的道路,耳边回响着参差不齐的田野间传来的欢笑声,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旅程充满期待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思考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踏莎行·紫曲迷香

紫曲迷香,绿窗梦月。
芳心如对春风说。
蛮笺象管写新声,几番曾试琼壶觖。
庾信书愁,江淹赋别。
桃花红雨梨花雪。
周郎先自足风流,何须更拟秦箫咽。

(0)

摸鱼子·过垂虹

过垂虹、四桥飞雨,沙痕初涨春水。
腥波十里吴歈远,绿蔓半萦船尾。
连复碎。
爱滑卷青绡,香袅冰丝细。
山人隽味。
笑杜老无情,香羹碧涧,空只赋芹美。
归期早,谁似季鹰高致。
鲈鱼相伴菰米。
红尘如海丘园梦,一叶又秋风起。
湘湖外。
看采撷、芳条际晓随鱼市。
旧游漫记。
但望里江南,秦鬟贺镜,渺渺隔烟翠。

(0)

清平乐·绿窗初晓

绿窗初晓。
枕上闻啼鸟。
不恨王孙归不早。
只恨天涯芳草。
锦书红泪千行。
一春无限思量。
折得垂杨寄与,丝丝都是愁肠。

(0)

点绛唇·绿染春波

绿染春波,袖罗金缕双鸂鶒。
小桃匀碧。
香衬蝉云湿。
舞带歌钿,闲傍秋千立。
情何极。
燕莺尘迹。
芳草斜阳笛。

(0)

西江月·绿染晓云冉冉

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清雾冥冥。
银簪悬烛锦官城。
困倚墙头半影。
雨后遍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
更深犹唤玉靴笙。
不管西池露冷。

(0)

惜红衣·笛送西泠

笛送西泠,帆过杜曲。
昼阴芳绿。
门巷清风,还寻故人屋。
苍华发冷,笑瘦影、相看如竹。
幽谷。
烟树晚莺,诉经年愁独。
残阳古木。
书画归船,匆匆又南北。
苹洲鸥鹭素熟。
旧盟续。
甚日浩歌招隐,听雨弁阳同宿。
料重来时候,香荡几湾红玉。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