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高堂每燕嬉,悲来惟有骨先知。
翻思白发伤春至,敢惜红颜与岁辞。
归鹤不关今古恨,乳乌长恋死生私。
多情得似无情好,莫怪娇儿太放痴。
除夕高堂每燕嬉,悲来惟有骨先知。
翻思白发伤春至,敢惜红颜与岁辞。
归鹤不关今古恨,乳乌长恋死生私。
多情得似无情好,莫怪娇儿太放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祥后次方石谢先生见慰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首联“除夕高堂每燕嬉,悲来惟有骨先知”描绘了除夕之夜,家人团聚欢庆的场景,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悲伤,似乎只有自己的骨髓先感受到了这份哀愁。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骨”赋予了感知情感的能力,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颔联“翻思白发伤春至,敢惜红颜与岁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思考着随着岁月的流逝,白发渐生,春天到来,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同时显现。他不敢轻易地惋惜青春的逝去,与时间的告别,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体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颈联“归鹤不关今古恨,乳乌长恋死生私”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寄托情感。归鹤象征着自由与超脱,与人间的悲欢离合无关;而乳乌则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象征着亲情的深厚。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不同态度。
尾联“多情得似无情好,莫怪娇儿太放痴”以一种反讽的手法结束全诗。诗人认为,有时看似无情的态度反而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苦难,就像娇儿的放纵,或许正是他们对世界的一种纯真理解和表达。这句诗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自然景象和生活态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亲情、友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
池草不成梦,春眠听雨声。
吴蚕朝食叶,汉马夕归营。
花径红应满,溪桥绿渐平。
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