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春才半,蹊深气已暄。
风光何处好,雪浪此时翻。
匀似金刀剪,装成玉杖繁。
夭桃漫相压,吏部竟谁言。
地暖春才半,蹊深气已暄。
风光何处好,雪浪此时翻。
匀似金刀剪,装成玉杖繁。
夭桃漫相压,吏部竟谁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李花》,描绘了春天早来、气温渐暖的景象。首句“地暖春才半”,写出了大地在春天的气息中逐渐升温,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弥漫,但已有暖意。次句“蹊深气已暄”进一步描绘了小径深处,春意盎然,气息宜人。
第三句“风光何处好”,诗人询问何处的景色最美,暗示了眼前的李花盛开,正是春光无限好的时刻。接下来的“雪浪此时翻”运用比喻,将白色的李花比作翻滚的雪浪,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花朵的繁盛和洁白。
“匀似金刀剪”形容李花花瓣整齐如金刀裁剪,精细而匀称,富有美感。“装成玉杖繁”则以玉杖比喻满树的李花,繁密如林,犹如白玉装饰而成,更显其纯洁与华美。
最后两句“夭桃漫相压,吏部竟谁言”,诗人借夭桃(桃花)被李花压倒的情景,暗指才华出众的李花无人能及,同时也流露出对李花的赞美和吏部(官署名)中无人能识其美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春天李花的美丽和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才被忽视的感慨。
舞红愁碧晚萧萧。溯回潮。伫仙桡。
风露高寒,飞下紫霞箫。
一雁远将千万恨,怀渺渺,剪愁云,风外飘。
酒醒未醒香旋消。采江蓠,吟楚招。
清徽芳笔,梅魂冷、月影空描。
锦瑟瑶尊,闲度可怜宵。
二十四阑愁倚遍,空怅望,短长亭,长短桥。
软尘飞不到,过微雨、锦机张。
正荫绿池幽,交枝径窄,临水追凉。宫妆。
盖罗障暑,泛青苹、乱舞五云裳。
迷眼红绡绛彩,翠深偷见鸳鸯。湖光。两岸潇湘。
风荐爽、扇摇香。算恼人偏是,萦丝露藕,连理秋房。
涉江。采芳旧恨,怕红衣、夜冷落横塘。
折得荷花忘却,棹歌唱入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