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既望月华偏,自是浮生见月怜。
来岁不知何处看,百年能得几回圆。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
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
不嫌既望月华偏,自是浮生见月怜。
来岁不知何处看,百年能得几回圆。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
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
此诗描绘了八月十六夜晚月下之景,情感深沉,意境幽远。首句“不嫌既望月华偏”,诗人以“既望”之月,即十五之后的满月,比喻人生的圆满与缺憾,表达了对人生虽有遗憾但依然美好的态度。次句“自是浮生见月怜”,进一步抒发了对月的喜爱之情,将月视为慰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来岁不知何处看”,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岁月易逝的感慨,预示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当下时光的珍惜。“百年能得几回圆”,则以月之圆缺象征人生的聚散离合,强调了珍惜眼前人、珍惜相聚时刻的重要性。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芙蓉露、秋风桂树烟,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更迭,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最后,“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一声归雁,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寓意着远方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独特洞察与深刻理解。
小栏花韵晴初,悠扬上下随风转。
略无头绪,浑无气力,漾成凄眷。
网断怜蛛,衣残补蝶,缕斜迎燕。
只玉人心上,丝丝牢系,等闲是、愁难剪。
休说游踪己倦。尚缠绵,宝钗低颤。
撩将画鬓,拈凭纤指,误他双眼。
香篆才萦,梁尘轻度,帘阴微见。
算青春此际,千般荡冶,在斜阳院。
花开野甸不知名,接辔依然辇路平。
细草当时随驻跸,垂杨此日绕行营。
河山满目音容邈,风景关心岁月更。
禁旅多年蒙教养,畀予戡定作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