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六夜对月》
《八月十六夜对月》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不嫌既望月华偏,自是浮生见月怜。

来岁不知何处看,百年能得几回圆。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

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八月十六夜晚月下之景,情感深沉,意境幽远。首句“不嫌既望月华偏”,诗人以“既望”之月,即十五之后的满月,比喻人生的圆满与缺憾,表达了对人生虽有遗憾但依然美好的态度。次句“自是浮生见月怜”,进一步抒发了对月的喜爱之情,将月视为慰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来岁不知何处看”,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岁月易逝的感慨,预示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当下时光的珍惜。“百年能得几回圆”,则以月之圆缺象征人生的聚散离合,强调了珍惜眼前人、珍惜相聚时刻的重要性。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芙蓉露、秋风桂树烟,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更迭,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最后,“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一声归雁,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寓意着远方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独特洞察与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水龙吟.游丝

小栏花韵晴初,悠扬上下随风转。

略无头绪,浑无气力,漾成凄眷。

网断怜蛛,衣残补蝶,缕斜迎燕。

只玉人心上,丝丝牢系,等闲是、愁难剪。

休说游踪己倦。尚缠绵,宝钗低颤。

撩将画鬓,拈凭纤指,误他双眼。

香篆才萦,梁尘轻度,帘阴微见。

算青春此际,千般荡冶,在斜阳院。

(0)

乞还

思亲无日不关情,何幸今朝出凤城。

风正扬帆知浪静,月明鼓棹觉潮生。

年高我喜还乡国,宦久人都识姓名。

莫讶元臣无第宅,莱公先已树芳声。

(0)

过黄天荡顺风安澜而渡竟不知其险赋此

雨洗三山翠,波澄万里流。

云边双过雁,天际一孤舟。

风止帆飞速,潭空月影留。

为怜黄阁老,安渡不知愁。

(0)

涪江夜雨

多雨涪江夜,衔哀旅泊时。

老莱犹有彩,温峤已无裾。

水气侵床冷,乡心入梦迟。

凄凄悲岁晚,忍读蓼莪诗。

(0)

人日有感

今年丁未当人日,正是春风富贵乡。

白玉一枝梅蕊绽,黄金三寸韭芽长。

要令笑语开茅塞,仍用题诗寄草堂。

共荷圣恩无以报,但将白发照沧浪。

(0)

朕御极七载宵旰万几未遑他出己酉夏因命将远讨誓师于南海子缅怀曩日侍奉皇考巡幸此地色笑俨在目前而龙驭杳然邈不可攀俯仰徘徊曷胜今昔之感爰成一律以述追思

花开野甸不知名,接辔依然辇路平。

细草当时随驻跸,垂杨此日绕行营。

河山满目音容邈,风景关心岁月更。

禁旅多年蒙教养,畀予戡定作干城。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