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鼓通严城,车马溢广躔。
煌煌列明烛,朝服照华鲜。
金门杳深沈,尚听清漏传。
河汉忽已没,司阍启晨关。
丹殿据龙首,崔嵬对南山。
寒生千门里,日照双阙间。
禁旅下成列,炉香起中天。
辉辉睹明圣,济济行俊贤。
愧无鸳鹭姿,短翮空飞还。
谁当假毛羽,云路相追攀。
伐鼓通严城,车马溢广躔。
煌煌列明烛,朝服照华鲜。
金门杳深沈,尚听清漏传。
河汉忽已没,司阍启晨关。
丹殿据龙首,崔嵬对南山。
寒生千门里,日照双阙间。
禁旅下成列,炉香起中天。
辉辉睹明圣,济济行俊贤。
愧无鸳鹭姿,短翮空飞还。
谁当假毛羽,云路相追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早朝出行的壮观景象,通过对宫廷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古代宫廷的雄伟与庄严,以及帝王威仪的恢宏气派。
"伐鼓通严城,车马溢广躔。煌煌列明烛,朝服照华鲜。" 开篇便以军鼓声和车马喧哗描绘早晨宫廷的热闹场景,点燃的蜡烛与穿戴整齐的朝服映衬出皇帝威严庄重的气质。
"金门杳深沈,尚听清漏传。河汉忽已没,司阍启晨关。" 通过对宫门、漏刻声响和时间流逝的描写,诗人展现了早朝前的宁静与紧张感,以及皇帝日出而行的重要时刻。
"丹殿据龙首,崔嵬对南山。寒生千门里,日照双阙间。" 这几句以雄伟壮观的宫殿建筑和南山为背景,突出了早晨的清冷与朝阳的温暖,以及皇帝所居之处的尊贵。
"禁旅下成列,炉香起中天。辉辉睹明圣,济济行俊贤。" 诗人通过描绘宫廷仪仗队伍和燃烧的香料,表达了对皇帝德才兼备、光明正大的赞美。
最后两句 "愧无鸳鹭姿,短翮空飞还。谁当假毛羽,云路相追攀。" 诗人以谦逊之语,自比为没有优雅姿态的鸿鹄,而自己则是短翼难以高飞的鸟,表达了对皇帝才能的仰望和自愧不如。
整首诗通过对早朝宫廷景象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示了皇权的辉煌与庄严,更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君主威仪的敬畏之情,以及个人才华的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