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川带郭古南州,陵水环城小庾楼。
云淡青林无过雁,雨涵丹荔集鸣鸠。
叨荣铜竹三经夏,劝课农桑屡有秋。
好趁湍流下吴会,章台无柳系归舟。
罗川带郭古南州,陵水环城小庾楼。
云淡青林无过雁,雨涵丹荔集鸣鸠。
叨荣铜竹三经夏,劝课农桑屡有秋。
好趁湍流下吴会,章台无柳系归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农事活动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平静乡村生活的向往。
“罗川带郭古南州,陵水环城小庾楼。”开篇两句勾勒出了一座古老城镇的轮廓,其中“罗川”和“陵水”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而“小庾楼”则是诗人观察世界的小天地,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云淡青林无过雁,雨涵丹荔集鸣鸠。”接下来的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宁静与和谐。云淡、无过雁,都暗示着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净世界,而“雨涵丹荔”则是对植物生长环境的一个细腻刻画,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观察。
“叨荣铜竹三经夏,劝课农桑屡有秋。”这两句透露出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期待,这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
“好趁湍流下吴会,章台无柳系归舟。”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归去之路的一种渴望。其中,“好趁湍流”表达了乘着水流顺畅前行的喜悦,而“章台无柳系归舟”则是一个具体形象,展示了诗人对于归途的期待和准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农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田园诗特有的宁静、和谐与生机。它不仅是对一个地方风光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投影。
故雄失,故雄惊,魂那相顾脱身矰。
缴外可以高飞去,故雌失故雄大义。
固不夺馀生樊笼,外可以幸存活北。
风萧萧,新月黄,一飞一栖心摧伤。
寻声察影务相得,哀怨一和天飞霜。
寸肠叫绝血泪继,以死报雄何慨慷。
雄可语患难,雌可语死生。
江湖寥落烟波里,似续空山麟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