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阁开金仞,丹梯绕五华。
春攀入霄汉,晴望出烟霞。
碧宇尘初净,瑶京路不遐。
西方标鹫岭,北极压龙沙。
台倚黄金直,泉飞白玉斜。
綵云张栱绣,朱日度窗纱。
傍槛闻天乐,巡檐拾雨花。
古松扶佛座,疏竹间僧家。
山接居庸树,川浮瀚海槎。
登临虽信美,词赋愧三车。
宝阁开金仞,丹梯绕五华。
春攀入霄汉,晴望出烟霞。
碧宇尘初净,瑶京路不遐。
西方标鹫岭,北极压龙沙。
台倚黄金直,泉飞白玉斜。
綵云张栱绣,朱日度窗纱。
傍槛闻天乐,巡檐拾雨花。
古松扶佛座,疏竹间僧家。
山接居庸树,川浮瀚海槎。
登临虽信美,词赋愧三车。
这首诗描绘了登临五华寺阁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宝阁、丹梯、碧宇、瑶京等元素融入画面,展现出一幅高远、清幽而又不失壮美的山水画卷。
首联“宝阁开金仞,丹梯绕五华”开篇即点题,宝阁巍峨,丹梯蜿蜒,引人入胜。接着“春攀入霄汉,晴望出烟霞”描绘了春天时节,攀登宝阁,仿佛能触及云霄,晴空之下,烟霞缭绕,景象壮观。
颔联“碧宇尘初净,瑶京路不遐”进一步渲染了天空的洁净与仙境般的遥远,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颈联“西方标鹫岭,北极压龙沙”则以地理方位为线索,展现了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鹫岭与龙沙,既具地域特色,又富有诗意。
尾联“台倚黄金直,泉飞白玉斜”描绘了台阁与泉水的形态之美,黄金台直立,白玉泉斜流,形象生动。接下来“綵云张栱绣,朱日度窗纱”通过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彩云映衬着精美的栱绣,红日透过窗纱,光与影交织,美不胜收。
“傍槛闻天乐,巡檐拾雨花”则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不仅有天上的音乐,还有雨后花朵的美丽,增加了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最后,“古松扶佛座,疏竹间僧家”描绘了古松与竹林中的僧侣生活场景,既有历史的沉淀感,也充满了禅意与宁静。
“山接居庸树,川浮瀚海槎”将视线拉远,山与树相连,川水漂浮着海中的木筏,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最后一句“登临虽信美,词赋愧三车”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同时也谦逊地表示自己的文采不足以完全描绘其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五华寺阁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与深邃,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艺术表达能力的自省。
南北暌违,每捧瑶篇,离怀万般。
慕一生纯孝,白华怡色,廿年随宦,紫诰荣颁。
不惮勤劳,偏多疾厄,家计支持亦是艰。
回头想、向平事毕,正可投闲。顿教籍注仙班。
惟诗卷、犹留天地间。
别扬州明月,二分有恨,金沙碧水,一棹无还。
感逝黄门,含悲鲍妹,各向风前涕泗潜。
酸心甚、数雁行寥落,馀我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