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追往事去如波。岁月又蹉跎。
衣袂京尘,昔曾染处,何日重过。
而今日近长安远,回首夕阳多。
少年曾听,凤凰池上,过客鸣珂。
难追往事去如波。岁月又蹉跎。
衣袂京尘,昔曾染处,何日重过。
而今日近长安远,回首夕阳多。
少年曾听,凤凰池上,过客鸣珂。
这首《少年游》由清代诗人沈鹊应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展现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难追往事去如波”以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难以追回的无奈与惋惜。接着,“岁月又蹉跎”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生命的短暂,让人感受到时光易逝的悲凉。
“衣袂京尘,昔曾染处,何日重过。”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京城的繁华景象相结合,通过“衣袂”与“京尘”的对比,既展现了昔日的辉煌,也暗示了如今的落寞。对“何日重过”的疑问,表达了对再次回到往日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期待。
“而今日近长安远,回首夕阳多。”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今日”与“长安”相对比,突出了距离与时间的遥远,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夕阳的意象则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沧桑。
最后,“少年曾听,凤凰池上,过客鸣珂。”这一句通过回忆少年时在凤凰池边听到的过客马蹄声,进一步深化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凤凰池作为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景点,象征着权力与荣耀,过客的马蹄声则代表了过往的繁华与热闹,与当前的孤独与寂寞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与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白头老翁发垂领,牵孙与客摩孙顶。
翁年八十死无恤,怜女孩童困饥馑。
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杀菽。
去年饥馑犹一粥,今年饥馑无馀粟。
客谢老翁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
零丁老病维一身,独卧茅檐夜深雨。
梦回犹是误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
瞿老亭存树插天,靖风扶醉坐云颠。
黔中历历何千状,晋后纷纷又几年。
扣木不知渠是圣,入桃亦认我为仙。
山林摇落秋声起,两袂清寒一冁然。
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
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
感君见我开口笑,把臂要我谈王道。
几度微言似惬心,投杯着地推案叫。
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
人生通塞未可保,莫将闲事萦心田。
兴尽忽告去,挑灯夜如何。
弹琴起双舞,拍手聊长歌。
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