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建王略,中道乃摧折。
令子实继之,神武绍休烈。
已悬彻侯印,遂秉将坛钺。
长驱扫南交,富良波为血。
三缚叛王归,干城归版籍。
首发吴濞谋,精诚昭日月。
晚辞北军柄,遂冠坐论列。
舆尸竖子哉,玉石同兹孽。
河间建王略,中道乃摧折。
令子实继之,神武绍休烈。
已悬彻侯印,遂秉将坛钺。
长驱扫南交,富良波为血。
三缚叛王归,干城归版籍。
首发吴濞谋,精诚昭日月。
晚辞北军柄,遂冠坐论列。
舆尸竖子哉,玉石同兹孽。
此诗描绘了明朝功臣张辅的形象与事迹。张辅在历史上的角色复杂而多面,从军事才能到政治智慧,皆有显著表现。诗中首先提到张辅曾参与制定战略,但中途遭遇挫折,暗示其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接着赞扬其子继承父业,神武之气延续家族荣耀。
张辅被赋予高官厚禄,包括“彻侯印”和“将坛钺”,显示出其在军事领域的显赫地位。他能够“长驱扫南交”,即南征平叛,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诗中还提到他以“富良波为血”的壮举,形容其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张辅不仅在军事上有所作为,在政治上也表现出色,能够“三缚叛王归”,稳定局势,恢复版图。他发起对吴濞的谋略,忠诚与诚意昭示日月,显示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晚年,张辅辞去北军之权,却依然在朝堂上发表重要言论,显示其政治影响力。然而,诗中最后两句“舆尸竖子哉,玉石同兹孽”则表达了对某些行为的批判,可能暗指张辅晚年的一些决策或行为受到质疑,与前文对其英勇与智慧的赞美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笛声风暖野梅香,湖上凭阑日渐长。
一样楼台围佛寺,十分烟雨簇渔乡。
鸥横残葑多成阵,柳映危桥未著行。
终约吾师指芳草,静吟闲步岸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