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如线。转自羞人见。万福郎前声一唤。
那不柔肠寸断。征帆恰遇长风。霎时分手西东。
恨不将身化石,填他江上青峰。
泪痕如线。转自羞人见。万福郎前声一唤。
那不柔肠寸断。征帆恰遇长风。霎时分手西东。
恨不将身化石,填他江上青峰。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开篇“泪痕如线”,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因离别而流下的泪水,如同细线般连绵不断,直接点明了情感的核心——离别之痛。接着,“转自羞人见”一句,不仅表现了主人公在面对他人时的羞愧与难堪,也暗示了她内心的脆弱和不愿被外界所知的孤独感。
“万福郎前声一唤”中,“万福”可能是指众多的祝福或美好的祝愿,与“声一唤”形成对比,突出了离别时的呼唤显得格外珍贵和不舍。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述,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让人仿佛能听到那声呼唤中的深情与无奈。
“那不柔肠寸断”则直接表达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仿佛心肠被撕裂,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情感的极度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深处的创伤。
“征帆恰遇长风”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船只在长风的推动下远去,象征着离别的不可逆转。这一景象既具有一种壮丽之美,又蕴含着深深的离愁别绪。
“霎时分手西东”强调了离别瞬间的突然与决绝,时间的短暂却意义深远,预示着两人未来的距离将越来越远。
“恨不将身化石,填他江上青峰”表达了主人公对无法阻止离别的遗憾和绝望。她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化为石头,填满江上的青山,以此来阻隔江水,阻止离别的发生。这种极端的愿望,反映了她对离别的强烈抗拒和对相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深刻地展现了离别之痛,以及人们在面对离别时复杂而强烈的情感体验。
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
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
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
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
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
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
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
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增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