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围故故青,茶烟榻畔坐忘身。
与师贪论安心法,门外飞花送却春。
四面山围故故青,茶烟榻畔坐忘身。
与师贪论安心法,门外飞花送却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四面山围故故青”以山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氛围。山色苍翠,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宁静。次句“茶烟榻畔坐忘身”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内省的空间,通过品茶这一日常活动,诗人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仿佛与外界的一切都暂时隔绝,只剩下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与师贪论安心法”一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在与高僧的交流中,探讨如何在纷扰的世间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对“安心法”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层面的深刻思考和追求。最后,“门外飞花送却春”以自然界的春花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感知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索。
最愁人处最高楼,空望三神想十洲。
大药不灵从老病,把茅犹在盍归休。
许追竹士陪梅友,肯羡蜂王慕蝶侯。
曾点当时未舍瑟,谁知心地异由求。
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苍龙子孙太繁盛,分领眷属来渭川。
藏风蓄雨荫殿壁,不敢辄近寒森然。
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
芟除扫掠净如洗,栏外不许行狂鞭。
泽师瘦健如老鹤,坏衲几尺披左肩。
手持数珠读梵筴,状貌兀若塑与镌。
朝旋暮绕在其下,不肯出院求斋钱。
古人亦有爱竹者,岂得似师心意专。
我亦平生苦如此,兼解略把笔墨传。
逢师正谓同所好,但恨尚有区中缘。
何时相对月明下,坐彻清影谈幽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