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缫丝曲》
《缫丝曲》全文
清 / 陈景钟   形式: 古风

三春雨足桑叶肥,家家饲蚕昼掩扉。

三眠三起近小满,桑葚垂垂叶已稀。

盼得红蚕齐上箔,更喜同功茧不薄。

大妇收拾缫丝车,小妇安排汤满镬。

银丝抽绎比清霜,虚室堆床生白光。

哑哑轧轧声不绝,绿阴低处新丝香。

小姑回头笑问嫂,转眼相看织成缟。

茜红鸭绿染随心,长剪腰裙短裁袄。

嫂云小姑尔未知,阿哥正苦卖丝迟。

明朝抱入城中去,已值官粮征比时。

(0)
鉴赏

这首《缫丝曲》描绘了清代江南农村的缫丝场景,生动展现了农忙时节的劳作景象和妇女们辛勤工作的画面。

开篇“三春雨足桑叶肥”,点明了季节与环境,春雨充沛,桑叶丰美,为养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接着“家家饲蚕昼掩扉”,描述了家家户户养蚕的繁忙景象,白天门户紧闭,全家人投入养蚕工作之中。蚕儿从“三眠三起”到接近小满,蚕食桑叶,逐渐长大,桑葚垂垂,叶子渐稀,预示着收获的临近。

“盼得红蚕齐上箔,更喜同功茧不薄”,表达了人们对蚕茧丰收的期待与喜悦。红蚕上箔,意味着蚕茧即将成熟,而茧质厚薄均匀,是优质蚕茧的标志。接下来,“大妇收拾缫丝车,小妇安排汤满镬”,描绘了妇女们分工合作,大妇负责操作缫丝车,小妇准备煮茧的热水,体现了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协作。

“银丝抽绎比清霜,虚室堆床生白光”,形象地描绘了缫丝过程中的情景,银白色的丝线如同清霜般细腻,室内光线因堆积如山的丝线而显得明亮。这里不仅展示了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劳动成果的辉煌。

“哑哑轧轧声不绝,绿阴低处新丝香”,通过声音和气味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缫丝车间的氛围,机器的运转声不绝于耳,绿树荫下飘散着新丝的清香,营造出一种忙碌而充满生机的场景。

最后,“小姑回头笑问嫂,转眼相看织成缟”,通过小姑与嫂子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温馨互动,同时也暗示了后续的织布环节。小姑询问嫂子关于织布的事情,嫂子则以“阿哥正苦卖丝迟”回应,透露出对家中男丁在外卖丝的担忧,以及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关注。

“明朝抱入城中去,已值官粮征比时”,结尾部分点明了丝线最终将被送往城市,用于支付官粮,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农民通过出售丝绸来满足政府赋税的需求。这一句不仅揭示了作品的社会背景,也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勤劳。

综上所述,《缫丝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代江南农村的缫丝场景,不仅描绘了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还蕴含了家庭间的温情与社会的现实,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景钟
朝代:清

景锺,(清)字几山,号墨樵,今杭州人,乾隆六年(1741)举人,擅山水,仿元人笔意。
猜你喜欢

證道歌·其九十

岑崟幽邃长松下,月朗风高寒溜泻。

潺潺古韵实希奇,卖向人前谁著价。

(0)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六

住庵人,体露堂堂非故新。

毫发有差魔道种,一尘不立妙通真。

(0)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十四

上乘菩萨信无疑,为法忘躯世所希。

粉骨碎身应未报,声闻小果卒难知。

(0)

颂十玄谈·其四尘异也

尘尘,背觉劳生地狱因。

镜写异形分皂白,合元一性自天真。

(0)

颂十玄谈·其三玄机也

玄玄,不用言,机锋相拄箭头连。

达道无机玄不满,儱侗真如有万千。

(0)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三结实分主

劈开三十二,金点琉琉器。

灿烂烁光辉,谁解分明契。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