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
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
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事的严峻气氛,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防和军事战略的深刻关切。开篇“渔阳突骑犹精锐”两句,勾勒出边疆守卫之紧张与严密,"赫赫雍王都节制"则透露出对过去英雄将领管理有方的怀念。
继而,“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军事领导和战略布局的担忧,以及对那些能够制胜千里的猛将和高明决策的渴望。"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描述了边疆的防御工事与过去辉煌战绩的对比,显示出诗人对于国力衰退的忧虑。
最后,“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则是诗人通过书信咨询古代名将,对于当前形势下所需兵力的质疑。这里的“燕耆旧”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边塞名将,而“今日何须十万兵”则表达了对军事战略和国防布局的一种质疑,暗示着对现实中的用兵之道是否得当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叙述边塞战况以及提出问题的方式,展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出门便有路,路与天长尽何处。
今日出门去不去,去时吃苦不得住。
茧生脚背汗雨流,草鞋穿破脚不羞。
大砂小刺踏入肉,疼痛连心眉总蹙。
前村落日起孤烟,客子苦饥还问宿。
归来资用无一存,大悔三月不出门。
白面年少命运好,连镳结驷隘衢道,肯信无车一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