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怜羁迹寄诸侯,差近危栏付与秋。
风物捲帘都在眼,湖山如画恰当头。
征鸿已作随阳计,社燕能为几日留。
赖有楚天凉夜月,二年相伴上谯楼。
天怜羁迹寄诸侯,差近危栏付与秋。
风物捲帘都在眼,湖山如画恰当头。
征鸿已作随阳计,社燕能为几日留。
赖有楚天凉夜月,二年相伴上谯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南的《阙题(其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心境。首句“天怜羁迹寄诸侯”表达了诗人被贬谪他乡,仿佛被上天怜悯,暂时安置在诸侯之地。"差近危栏付与秋"则暗示了诗人站在高楼的边缘,面对着秋天的萧瑟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风物捲帘都在眼,湖山如画恰当头”,通过卷帘而望,诗人将眼前的风物尽收眼底,湖光山色如画般美丽,但美景并不能消解内心的孤寂。"征鸿已作随阳计,社燕能为几日留"借飞鸿南向和燕子的暂留,寓言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故土。
最后,诗人以“赖有楚天凉夜月,二年相伴上谯楼”作结,庆幸只有凉爽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能成为两年来唯一的伴侣,陪伴他在谯楼上度过漫长的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期待。
玉景明心,木鸡修性,要须和会三家。
未知头面,何处认摩耶。
自有身中异境,藏巨浪、一点笼纱。
升沈际,难将赋得,有限逐无涯。
时时,须点检,随缘遣性,何更兴嗟。
那浩然独得,迥绝痕瑕。
妙占熙风惠日,乘正气、三缕明霞。
真机运,连环放下,无处不光华。
晓云低。是残暑渐消,凉意初至。
翠帘燕去,觉商飙天气。
凝华吹、动绣额,乍殿阁、金茎风细。
夜雨笼微阴,满绮窗、疏影响清吹。轻飔嫩细透衣。
想宵长漏迟,香动罗袂。戏曾计日,忆宾鸿来期。
杯盘排备宴适,乍好景、心情先喜。
待淡月疏烟里,试寻岩桂蕊。
中春膏雨歇,雕阑晓,最好海棠时。
正新梢吐绿,万苞凝露,暖铺云锦,香点胭脂。
向枝上,绪风开秀色,桃李尽成蹊。
朱唇晕酒,脸红微透,翠纱轻卷,红映丰肌。
严宸风光主,临赏处,玉殿丽日迟迟。
天与造化西蜀,浓艳芳菲。
待绣帘卷起,欢奉长乐,内梱多闲,同宴椒闱。
须是对花满酌,不醉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