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弟金昆共七人,典刑惟有此公存。
一区未尽扬雄宅,满座常倾北海樽。
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
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
玉弟金昆共七人,典刑惟有此公存。
一区未尽扬雄宅,满座常倾北海樽。
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
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缅怀之情,诗人通过对朋友玉弟金昆等七人的提及,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典刑惟有此公存"一句显示出一种孤独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朋友都已经不在,而只有郭德顺还在。
"一区未尽扬雄宅"和"满座常倾北海樽"两句话,则描绘了诗人与郭德顺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这里的“一区”可能指的是一处风景或是聚会之地,而“扬雄宅”则是古代文学家扬雄的住宅,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象征文化和学术的交流。而“北海樽”则可能代表着高贵的宴席,显示了诗人与郭德顺之间不仅有深厚的友情,还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郭德顺的人品和诗才的高度评价,以及自己愿意经常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之保持联系。这里的“人品”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和性情,而“诗篇”则是诗人的文学作品。
最后两句"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描绘了诗人回家的路上,没有人迹,只有自然界的风雨,以及自己走在偏僻的小路上的孤独感。这里的“笋舆”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而“潇湘”则是湖南一带的水名,常用来比喻风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和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郭德顺深厚的情谊以及个人内心的孤独感。
尊前玉色东风面,嫩晴天气华堂晏。
主人爱梅有梅癖,邓尉山塘踏来遍。
人间国色无双姿,无双有双得两枝。
我生不识邢与尹,神光旖旎今见之。
须臾裙屐联翩至,对此那能辞一醉。
当歌忆昔发余思,竹炉山馆茶初试。
年时扈从今退翁,梅花应笑同非同。
归来忍负梅花约,坐觉日月成虚空。
常怪此花遗《骚》仅存《雅》,逃名遂性全山野。
纵令牙笙檀板为君容,终许破毡纸帐为君写。
一日复一日,一岁复一岁。
朝饔而夕飧,开眼阅斯世。
食之饱嘻嘻,食不饱怡怡。
寿命长短不可知,读书乐道无废时。
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
开眼阅斯世,朝饔而夕飧。
食不饱吾悲,食饱吾犹思。
寿命长短不可知,悯人疾苦无已时。
涧水奔山啮石根,逆流百折趋铁门。
铁门山上垒培在,居民曰是陈公屯。
瓦砾崩翻烧黔黑,荒冢草白天黄昏。
犹传壬午世反侧,函谷关溃无完邑。
我公陟巘辟巉石,率民坚守勿降贼。
贼移檄文谓公语:弹丸区区何自苦?
公挥炮石击贼军,双眦俱裂詈狗鼠。
黄巾万众并牛力,飞镞满眼天地黑。
累卵难支巢树倾,苍颠黄口遭刲磔。
更张空弮无所惧,齿龈血颈僵不仆。
同时哲嗣亦罹殃,遗民负土营双墓。吁嗟乎!
天柱地维昔崩摧,金城铁瓮空崔嵬。
北门锁钥堕燕蓟,上东门亦军延开。
迎降倒戈满眼是,公独守死何雄哉!
春来杜宇犹啼血,瓦棺不朽常山舌。
落落青松三尺堆,常照嵩峰万古月。
《天门行》【清·吕履恒】涧水奔山啮石根,逆流百折趋铁门。铁门山上垒培在,居民曰是陈公屯。瓦砾崩翻烧黔黑,荒冢草白天黄昏。犹传壬午世反侧,函谷关溃无完邑。我公陟巘辟巉石,率民坚守勿降贼。贼移檄文谓公语:弹丸区区何自苦?公挥炮石击贼军,双眦俱裂詈狗鼠。黄巾万众并牛力,飞镞满眼天地黑。累卵难支巢树倾,苍颠黄口遭刲磔。更张空弮无所惧,齿龈血颈僵不仆。同时哲嗣亦罹殃,遗民负土营双墓。吁嗟乎!天柱地维昔崩摧,金城铁瓮空崔嵬。北门锁钥堕燕蓟,上东门亦军延开。迎降倒戈满眼是,公独守死何雄哉!春来杜宇犹啼血,瓦棺不朽常山舌。落落青松三尺堆,常照嵩峰万古月。
https://shici.929r.com/shici/xKHvq3m9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