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去年长恨拿舟晚。
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去年长恨拿舟晚。
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这首《虞美人》是宋代词人陈与义的作品,描绘了词人乘舟在秋日荷花盛开的池塘中游览的情景。"扁舟三日秋塘路",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扁舟轻行,穿越了三日的秋水之路,荷花盛开,构成了一幅动态而富有诗意的秋景图。
"平度荷花去","平度"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小船在水面平稳前行,荷花随风摇曳,仿佛在为词人的旅程伴舞。接下来,词人因病得以出游,更巧遇一场微雨,"满川微雨、洗新秋",这不仅增添了清新之感,也为整个画面蒙上一层淡淡的忧郁,寓含了词人内心的感慨。
"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回忆起去年的遗憾,未能早些前来欣赏荷花,只能见到凋零的残荷,流露出一种惋惜之情。然而,今年的相遇却不同,"今年何以报君恩",词人以荷花一路相送,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也暗含着对友人或美景的深深眷恋。
最后,"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以繁花相送的形象,寓意着美好的时光和友情的陪伴,直到过了青墩,词人的心境似乎得到了升华,既有对过去的释怀,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情感丰富,意境优美。
溪声潺湲杂林壑,山势蜿蜒去还却。
浮云欲起未起时,半在溪头与山脚。
入空高鸟飞欲尽,背屋斜阳惨将落。
更无剩地与閒人,纵有红尘何处著。
南亩老翁双鬓斑,笔法颇似高房山。
少年豪宕老疏放,往往醉墨留人间。
平生画癖兼山癖,一见此图三叹息。
愧我不如楼上人,日日开窗看秋碧。
唐朝绿野相,宋代独乐公。
起居候夷狄,姓氏传儿童。
古人不可作,谁是间世雄。
我公后其人,德业正尔同。
来为下览凤,去若冥飞鸿。
完名归造物,一节见始终。
区区汉两疏,图画未足工。
东山在何许,亦在东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