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掩千山黑,孤灯伴不眠。
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
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
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
门掩千山黑,孤灯伴不眠。
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
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
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名为《除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无奈感受。
“门掩千山黑,孤灯伴不眠。”这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有些许凄清的夜晚场景。门外是一片漆黑,千山如同被夜幕所笼罩,而诗人则独自在室内,与孤独的灯光为伴,无法入睡。这两句传达了诗人深夜难寐的孤独与忧虑。
“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诗人的心思飘向远方,他对故土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今夕"指的是除夕,即新旧岁交替的夜晚,而"穷年"则暗示了个人的生命如同穷途末路,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诗人感慨于世事如浮云,他自己的命运似乎也如同被囚禁一般,没有自由,但他却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这种现实,显得很是豁达。
“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个人努力的感慨。"劳劳"指的是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息地忙碌与奔波,而"空岁月"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最后一句“得死似登仙”则是一种对于死亡的超脱态度,似乎视之为一种解脱,甚至如同升入仙境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和个人内心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文天祥以其坚定的爱国之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首诗中留下了对后世强烈的情感共鸣。
积雪覆层巅,冬夏常一色。
群峰让独雄,神君所栖宅。
传闻嶰谷篁,造律谐金石。
草木尚不生,竹产疑非的。
汉使穷河源,要领殊未得。
遂令西戎子,千古笑中国。
老客此经过,望之长太息。
立马北风寒,回首孤云白。
山有嘉树,油然发荣。岂不欲静,风挠之鸣。
我思我亲,颜猊日改。子欲养之,亲不子待。
呜呼噫嚱,孔怀孔悲。山高海深,孰堪喻之。
内而九藏,外而四体。皆亲之枝,同一根柢。
根既拨矣,而枝独存。夙夜哀号,莫达九原。
白杨萧萧,泉扃夜閟。我亲我思,得无蕉瘁。
亲不可见,音容是求。求之不得,血泪交流。
作亭墓隅,是曰风树。仰之瞻之,心焉孔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