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逢春老倍伤,两檐疏雨更淋浪。
眼前无复新幡胜,只有寒菹照庾郎。
先自逢春老倍伤,两檐疏雨更淋浪。
眼前无复新幡胜,只有寒菹照庾郎。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在雨中的凄凉景象,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感慨。
首句“先自逢春老倍伤”,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面对春天的到来,却因年华老去而倍感伤感。这里的“老”不仅指身体的衰老,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倍伤”二字,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
次句“两檐疏雨更淋浪”,进一步渲染了雨中立春的氛围。通过“疏雨”与“淋浪”的对比,既描绘了雨势之轻柔,又突出了雨滴落在檐下时的连绵不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寂寥。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后两句“眼前无复新幡胜,只有寒菹照庾郎”,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通过“新幡胜”与“寒菹”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新幡胜”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寒菹”则代表了寒冷与衰败。这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寄托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立春雨中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自我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楚竹闲挑。千日酒、乐意稍稍渔樵。
那回轻散,飞梦便觉迢遥。
似隔芙蓉无路到,如何共此可怜宵。旧愁消。
故人念我,来问寂寥。
登临试开笑口,看垂垂短发,破帽休飘。
款语微吟,清气顿扫花妖。
明朝柳岸醉醒,又知在烟波第几桥。
怀人处,任满身风露,踏月吹箫。
波荡兰觞,邻分杏酪,昼辉冉冉烘晴。
罥索飞仙,戏船移景,薄游也自忺人。
短桥虚市,听隔柳、谁家卖饧。
月题争系,油壁相连,笑语逢迎。池亭小队秦筝。
就地围香,临水湔裙。
冶态飘云,醉妆扶玉,未应闲了芳情。
旅怀无限,忍不住、低低问春。
梨花落尽,一点新愁,曾到西泠。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湿金盘露。
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摇似舞。
几度消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
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
闲情淡雅,冶容清润,凭娇待语。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
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风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