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岸垂杨三百里,秪应图画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
夹岸垂杨三百里,秪应图画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流年易逝的感慨。
“夹岸垂杨三百里”一句,以夹岸的垂杨作为开篇,渲染出了一片繁茂的柳林景象。这里的“夹岸”指的是两岸相夹,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而“垂杨”则是春天特有的景色,它们轻柔地垂挂在岸边,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秪应图画最相宜”此句中,“秪应”指的是适宜或恰当,“图画”则是指绘画。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说这般景色最适合用来作画,显得格外生动和传神。诗人通过这一描写,不仅赞美了眼前的自然美景,也颂扬了艺术的再现能力。
“自嫌流落西归疾”一句,“自嫌”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省,“流落”则暗示了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西归疾"则是对归乡之心的渴望。这里的“疾”字用得好,它既可以解释为急切,也可理解为疾病,这里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内心的迫切和不安。
最后,“不见东风二月时”一句,以时间的推移作为结束,"东风"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二月”则是春季的一个节点。这句话里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因时光流逝而生的哀愁。这里没有直接出现的“东风”,反而是一种缺失感,增添了一层诗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构建出一个既美丽又带有哀愁的情境。
缅彼幽虚天,曾是众仙囿。
宫祠宅来仪,绀瓦覆苍甃。
窗扉秘环佩,几席被文绣。
传闻祀祷神,祠宫灿如昼。
樵苏避山村,草木长疏秀。
祥符圣天子,慕道比轩后。
县官典修完,锡名揭灵祐。
星珰捧金龙,沉以玉简副。
迩来三十年,寂寞事非旧。
黄冠守萧堂,香火杂薪槱。
神州祠太乙,司农治华构。
休祥祚邦国,岩穴甘僻陋。
游人独何求,丰碑读古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