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春景馀,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骑,飘飖随风裾。
晨从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与一道士,出寻青溪居。
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
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
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
又惭云林间,鸥鹤不我疏。
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
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
蔼蔼春景馀,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骑,飘飖随风裾。
晨从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与一道士,出寻青溪居。
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
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
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
又惭云林间,鸥鹤不我疏。
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
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开篇“蔼蔼春景馀,峨峨夏云初”两句,用“蔼蔼”和“峨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和夏日的云朵,给人以柔美和雄伟的感觉。
接着,“躞蹀退朝骑,飘飖随风裾”写出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那种不受世俗羁绊、自由如风的态度令人神往。晨从四丞相处,入拜白玉除,这里可能指的是官场中的交往,但用“白玉除”来形容环境,则是一种清净无为的象征。
暮与一道士,出寻青溪居,则是诗人晚上与道士同行,去寻找那清幽的自然之美。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位的淡然,以及对不同流派思想的包容。
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这里“道”可能指的是一种生活哲学或是道家思想,“有中适”则是一种平和中正的态度,“机忘无外虞”则是在说诗人对于世间纷争的超脱。
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又惭云林间,鸥鹤不我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豪和遗憾,他自豪于自己的高洁志趣,但也感到自己与世俗的隔阂。
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这是对诗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描绘,以饮酒、读书来享受自己的宁静时光。
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最后两句,则是在用诗人的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去质疑和挑战传统的价值观,寻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闲适生活状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平和与超脱世俗的一种向往。
轩昂仙侣,风度似吾侪。凡鸟辈,虽累百,总与台。
敢偕偕。
何处风丝客,昧平昔,恣豗突,形迹异,天壤隔,剧相排。
老眼浑如无见,云霄远,未便时乖。
笑蛛蝥肆螫,自丧亦多哉。我出尘埃。浩无涯。
有旁观者,同气类,公好恶,挺身来。
行不义,宜自毙,坐虺颓。任奸回。
万事如翻手,吾方此,外形骸。
来汝鹤,吾有语,汝无哀。
谁遣乘轩烜赫,令此辈、眼不能开。
付恩仇一笑,漫且啄莓苔。休面三槐。
风拂冰檐,镇犀动、翠帘珠箔。秘壶暖,宫黄破萼。
宝薰閒却。玻瓈瓮头,漉雪擘新橙,秀色浮杯杓。
双蛾小,骊珠一串,梁尘惊落。
俗事何时了,便可束置之高阁。
笑半纸功名,何物被人拘缚。
青春等閒背我,趁良时,莫惜追行乐。
玉山倒,从教唤起,红袖扶著。
南州六月旱土赤,炎官火伞行虚空。
田畴圻裂河海涸,万物如在红炉中。
桔槔不用计已梏,农民踏踏愁岁凶。
蓬莱太守民父母,下顾赤子心忡忡。
罄竭精神扣天府,话语直与天神通。
须臾唤起龙井龙,大澍三日苏罢癃。
百姓唤作太守雨,东皋西陌皆冲融。
禾苗徙觉充秀实,野草亦解回颜容。
吾儒能效束皙赋,喜见屋底山云浓。
邻家父老走相报,门前大水如奔洪。
妖氛积秽俱洗尽,此是太守造化功。
太守正与造化同,百姓拍手歌年丰。
歌年丰,太守德泽垂无穷。
我生山野毛发古,不是多时旧巢许。
松根坐卧忘岁年,足迹何曾入官府?
雨晴忽觉草添肥,春来春去都不知。
耕田凿井亦足乐,短歌长啸随所之。
溪谷无尘人事少,纵有饥寒能自保。
花村月夜犬不惊,可是太平风俗好。
昨日柳花如雪飞,今日作诗何所思?
我诗似质朴,君政从可推。
锦衣翩翩马如练,拜恩应到黄金殿。
他年皂盖下蓬莱,更与君侯作佳传。
张君住近西山麓,窗几虚明远尘俗。
悬崖绝壁堆琼瑶,叠嶂重峦隐青绿。
乾坤荡荡无痕瑕,世上儿子何繁华。
清高或作袁老梦,标致不取陶家茶。
千高望远忘世虑,写字读书皆有趣。
岁寒若与我为邻,与尔种梅千百树,坐令此处春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