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熊墨庄》
《挽熊墨庄》全文
宋 / 王义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积谷翁家诧富强,千斯仓与万斯箱。

尽教此辈更多蓄,输与先生这一庄。

身已九京名不朽,家藏万卷字犹香。

向来有子曾充赋,赢得此田常不荒。

(0)
翻译
积谷翁家令人惊讶地富有,他的仓库堆满千仓万箱。
他让这些富人继续储存,而他自己却把财富给了这位先生的庄园。
虽然他已经去世,但名声永垂不朽,家中藏书香气犹存。
他家族历来出人才,曾经有人担任过官职,因此这片田地得以长久不荒芜。
注释
积谷翁:形容富有的老人。
诧富强:对富有的惊讶。
千斯仓:众多的仓库。
万斯箱:无数的箱子。
此辈:这些人。
输与:给予。
先生:尊称,这里可能指庄园主人。
一庄:一个庄园。
九京:古代对天子陵墓的称呼,引申为极高的地位或死后名声。
名不朽:名声永存。
字犹香:书籍依然散发出知识的气息。
有子:有出息的儿子。
曾充赋:曾经担任过官职。
赢得:获得。
不荒:不荒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积累财富、生活富裕的翁家,拥有众多仓库和箱柜,充满了粮食。主人对子孙有所教诲,让他们更加勤俭持家,将这些财富传承下去。这也反映出主人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因为“家藏万卷字犹香”表明翁家不仅富有,而且还十分注重书籍和学问。诗中提到“身已九京名不朽”,说明主人在世时便有很高的声望,且其名字将永垂不朽。

最后两句“向来有子曾充赋,赢得此田常不荒”则透露出翁家可能通过文学创作或考试获得了土地,这片土地由于得天独厚而一直保持肥沃。整首诗通过对翁家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封建士族家庭形象,他们既富裕又有文化修养,且家族地位稳固。

作者介绍

王义山
朝代:宋   字:元高   号:稼村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生辰:1214——1287

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猜你喜欢

赠翰古清

虞公借榻宗镜堂,四众乡仰不暂忘。

古清上人独见取,赠以金薤之琳琅。

公时目眚视贸贸,文成欲写难成行。

殒星著纸废属读,风襟露带斜低昂。

中言上人善幻化,神龙千丈一钵藏。

蜿蜒委蛇各有态,擘云掣电金蛇光。

海涛翻山霹雳碎,怒捲河汉如壶浆。

世人蒿目不敢觑,师独摩抚如驯羊。

神膏点鳞翠鬣舞,金篦刮瘼星芒张。

珊瑚千树宫室秘,献以耆婆未睹之药方。

师哀其诚为摹写,风旗雷车雨脚霶。

点睛未了便飞去,砚坳有墨空淋浪。

愿师骑之上帝都,为问苍生谁短长?

凫眠鹤翥且莫辨,伽那定里松花香。

(0)

重建岳王精忠庙,谢李全初长司

忆昔绍兴南渡时,从王百万虎与貔。

鄂王奋身起偏裨,能以百战扶国危。

师行动以纪律持,屯行野次人罕知。

堂堂大将精忠旗,敌人不敢正眼窥。

连城之壁无瑕疵,如何青蝇玷污之?

后来礼葬西湖湄,血已化碧无完尸。

于今宋亡宗社隳,独遗墓木蟠孙枝。

夜啼鸺鹠啸狐狸,过而问者知谓谁?

庐陵李君每涕洟,乃坐幕府深自惟。

不独罄发囊中资,又属州人使共治。

徘徊经营出成规,庙遂落成焕桷枅。

烝尝复享崇令仪,父老瞻拜咸嗟咨。

赞君为政能及兹,只今解任舟将移。

何以表君去后思,爰勒坚珉著贞词。

昭示亿年匪誇毗,过者下读丽牲碑。

(0)

出塞七首,效少陵·其六

烽烟边上发,塞雁群南翔。

仰睇冥冥天,风雩雨雪霜。

驱马上崖谷,悲笳咽云黄。

弃绝骨肉亲,讵弗怀故乡?

军声动剑戟,炮火烧衣裳。

鞠育非寡恩,道远不得将。

吞咽复何愤,思虏其名王。

(0)

出塞七首,效少陵·其五

骑羊五岁儿,出没区脱中。

翻身异鸟鼠,快捷如飞鸿。

生理不土著,水草无丰凶。

一战那足平,燕然方勒功。

(0)

赵承旨竹石

石间生石笋,笋长又成林。

林下纤纤草,王孙去国心。

(0)

奉简张天民有道先生

令子已为吴县尹,先生犹是葛天民。

春秋七十又八岁,江海百年能几人。

多士问奇加束脯,诸孙供馔砍鲜鳞。

荆溪旧业知无恙,白鹤时来送喜频。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