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如飞龙,金鞍耀朝日。
腰下瑶房开,龙泉山可劈。
上堂辞二亲,誓不顾家室。
西出长安门,驰突如风疾。遥望白龙堆,欲?玄狐窟。
羯胡撼地来,北风吹觱篥。
交刃阵云昏,弯弓昴宿失。
登坛斩楼兰,传檄收哈密。
功成勒天山,关河置津驿。
部列五校屯,凯旋六师卒。
天子燕武英,太史秉直笔。
岂恤万户封,所贵吾事毕。
白马如飞龙,金鞍耀朝日。
腰下瑶房开,龙泉山可劈。
上堂辞二亲,誓不顾家室。
西出长安门,驰突如风疾。遥望白龙堆,欲?玄狐窟。
羯胡撼地来,北风吹觱篥。
交刃阵云昏,弯弓昴宿失。
登坛斩楼兰,传檄收哈密。
功成勒天山,关河置津驿。
部列五校屯,凯旋六师卒。
天子燕武英,太史秉直笔。
岂恤万户封,所贵吾事毕。
这首《白马篇》是明代诗人张凤翔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英雄的豪情。
首先,诗中以“白马如飞龙,金鞍耀朝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匹白马如同腾空而起的龙,其金色的马鞍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腰下瑶房开,龙泉山可劈”,进一步刻画了骑者身披华美铠甲,手持锋利长剑,仿佛能够劈开山岳的英勇形象。
随后,“上堂辞二亲,誓不顾家室”,展现了主人公为了国家和理想,毅然决然地告别亲人,不计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怀。“西出长安门,驰突如风疾”,描述了他离开京城,迅速奔向战场的场景,表现出其行动的迅捷与决心。
“遥望白龙堆,欲?玄狐窟”,通过远眺险峻之地,预示着前方将面临艰难的挑战。“羯胡撼地来,北风吹觱篥”,描绘了敌军的入侵,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增加了战争的紧张感。
“交刃阵云昏,弯弓昴宿失”,形容战场上刀光剑影,硝烟弥漫,连天空中的星辰都失去了光芒,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登坛斩楼兰,传檄收哈密”,赞扬了主人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终取得胜利的功绩。
“功成勒天山,关河置津驿”,意味着他成功立功,被铭记于历史的天山之上,并在沿途设置驿站,供后人瞻仰。“部列五校屯,凯旋六师卒”,描述了他率领军队驻扎,最终凯旋归来,完成了使命。
“天子燕武英,太史秉直笔”,表明皇帝为他举行盛大的宴会,表彰其英勇事迹,而史官则公正记录这一切。“岂恤万户封,所贵吾事毕”,表达了主人公并不在乎个人的封赏,只在乎完成自己的使命,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白马篇》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忠诚的颂扬。